摘要:体育教学不仅要进行身体训练和运动技能的培训,还要关注体育知识的建构并发展体育文化。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人性化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中心,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手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的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本文在思考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着力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的关照下我们尝试对体育教学作出的一些改革举措
1 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
1.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生命在于运动,从事体育活动不仅使人的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而且还能使人的情绪得到改善,摆脱情绪困扰。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不少学生承受着很大的负荷,又由于每天生活较为单调,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和做练习,导致不少人精神紧张。降低紧张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活动是学校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它不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而最直接的作用是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新《课程标准》提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它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它的宗旨是快乐教学,让体育课变成欢乐的乐园,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彻底放松,忘掉烦恼,解除压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把运动作为一条宣泄的途径,把紧张、郁闷的心情发泄出来,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同时又学会一些运动技能。
1.2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新《课程标准》给体育教师提出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的这段优美的话语,早就给我们指出体育运动的本质,那就是乐趣。没有乐趣的机械运动,学生兴趣何在?这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必须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是多种多样的,有学生自身爱好的运动,有受社会、家人影响爱好的运动,有受时代影响爱好的运动,最重要是受体育教师的直接影响而爱上某种运动。所以说体育教师就是样板,体育教师的运动风采和高超的运动技能,直接给学生留下美好印象,激发着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加以引导、指导,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之终身受益。
1.3 体育课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
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设计课的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体育的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教学方式上,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平行的体育教育。凡是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可及之事,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在其中只是创造条件,指导帮助,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
2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象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求稳求实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1 调整教学内容体系
建立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扭转了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内容体系的指导思想。必须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体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的内容体系。这旨在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自觉运用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指导自己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并使自己获得终身锻炼和终身受益的能力储备。
2.2 加强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
体育教学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容量和文化底蕴,应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和健康教育学等,必须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那就是教给学生体育的知识和健身的方法。
2.3 精简教学内容,开设更多的体育项目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尽可能多的开设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舞蹈等项目。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多样性、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终身性,最大限度满足个性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 课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的变化
3.1 从师生关系上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多姿多样,是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为、指导、辅导及总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3.2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副高高在上、让学生敬畏三分的现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行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证据带领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应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趋势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点燃学生渴望未知和长于表现的欲望。平时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应以各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以接近师生的距离。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枯燥乏味、抑郁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3.3 转变角色,提高主体学习效能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学生消除压抑因素,让学生把体育运动课看成是自己的健身娱乐课堂以克服并抑制种种可能出现的害羞怕错心理,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体育教学,体现出一种合作学习的功能。没有学生对所技术的乐意接受情绪,没有学生的主动合作,就不可能共同创造一个既宽松又催人奋进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变知识技能的传播者为积极的参与者。在介绍一项新的项目时,教师是示范表演者、情景创设者;练习时,老师是整个课堂中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在复习巩固阶段,教师是强化记忆者、监督执行者。总之,体育教师不再是整堂课的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服务员与前进路上的加油者、鼓励者。体育教师要利用好自己的经验和阅历,真诚地投入活动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提高主体学习效能。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健康发展放在首位,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营造一个师生互相学习、互相观察、互相帮助的体育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突出创新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尝试学习;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收集综合社会信息,体育信息,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社会健康问题责任感;发扬民主,鼓励大胆创新,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提高兴趣。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