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作者:赵广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趣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体现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际,谈一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
一、注意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其所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使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时,学生对“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等思考方法很难理解。于是,我就找几个学生排演了这样一个节目:小明带了122元钱到书店买书,一套书的价钱是98元,他给了售货员100元钱,售货员找给他2元,求小明还剩多少钱?然后让学生根据情节列式,学生的算式有:122-98、122-100+2、100-98+12等。然后,我要引导学生对几个算式进行比较,学生不仅明白了“多减再加,多加再减”的道理,而且从这个实例中明白了不必把所有钱都拿出来给售货员,而是根据情况灵活付钱。我认为这种方法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的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捕捉生活现象,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生活现实与社会生活,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千万不能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捆绑在教材里,死记硬背那些小学生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运用贴近生活的实例,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使静态的感受变为动态的亲身体验,从而把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通俗、明白、易懂,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入新课题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情境:(找两位扎辫子的女同学到讲台来),“老师买了一根漂亮的头绳,想把这根头绳分给这两位同学,谁愿意帮老师分一分?”指名学生来分,一开始学生分的不一样多,这是我趁机问讲台上的两位女同学:“这样分你们心里高兴吗?”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分,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教师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做平均分。
在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我拿出了一瓶插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欣赏数学的美,从而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
像这样利用实际的生活现象引入和讲授新课,不但增加了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三、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要让学生走到生活中去,必须让学生对各类问题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因此,在数学中我非常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意识的学,有意识地用。
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了圆的知识,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让学生想办法找出盆底锅盖等物体的圆心;学习了长方形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当一次“粉刷匠”,帮助爸爸、妈妈计算出房间的粉刷面积等等。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再如,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就设计了以下练习:小明家新房要装修,出示示意图(图略),比例尺为1:100。
①要求量出必要数据算出墙面的粉刷面积(门窗除外)。
②粉刷墙面每平方米是30元,粉刷整套房子需要多少钱?
③如果每桶墙面漆350元,能刷50平方米,则刷完整套房子,大约要花多少元?共付多少元装修费?
④如果小明爸爸每天的工资是80元,大约要做多少天才能付清这笔装修费?
这样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②使学生感到父母挣钱实在是不容易,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样的设计可谓是一题多能,但这需要教师联系生活去精心设计。
四、开展教学活动,创设应用机会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将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让学生测量一下教室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再如,在教学“圆、角、分的认识”后,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了“小小营业员”活动;学了“11-20各数的认识”后,我开展了数学的应用活动;教学比例知识时,我设计了一次《广场上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有关比例的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1)测出广场上旗杆的高度(2)画一个广场平面图。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强化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让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所以我们只有把讲授的知识,引导学生应用于生活,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先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但此时,我没有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而随时注重于生活实际相联系,把这一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操作题:让两个学生做出简单的换钱游戏,如:一张五角可换几张一角的,一元的可换几张两角的……并用上礼貌用语。表演的同学非常认真,完全进入了角色,教学由单调变为多彩。再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这样的安排,将学生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应用能力、手脑并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许多的数学知识都源于现实生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数学概念法则,会解多少道数学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能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情景出发,并从学生熟悉的语言引入,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去看待问题,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使学生能主动亲近数学、喜欢数学,同时也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数学真正地服务于生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