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从“书本”到“生本”… … … … … … 作者:李华
关键词:生本、书本、教学观、因材施教、格式化、人文性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极强的课程,语文教学不应当受困于书本。但长期以来受“知识至上”教学观念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把知识的传授当作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样书本统率了教师与学生,构成了以书本为源、教师为流、学生为器的三位一体的单向式线形语文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多述而不作,视“教教材”为己任,对教材亦步亦趋。在以书本为课本的教学思维影响和束缚下,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被漠视,学生的学习灵性受到了压制。
基于知识传递的教学观,传统语文教学以书本为课堂之本,其课堂教学的本质意义在于传达先圣先贤之情意,教学以书本为起点和终点,以追溯、了解和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目标。传统课堂中的三段论——作者简介、划分段落、概括中心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反映。这些原因导致了课堂上教师读教参、教案,学生背教参、笔记的僵化教学现象,语文课堂的活力荡然无存。在传媒不发达的时代,书本是学习者获取知识与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作为传统的书本,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导向,是实现语文教学价值的载体与平台。教科书体现了高标准、严要求的特点,以历史英雄、民族精英等体现教育价值取向,尊崇权威和神性。
“书本”语文课堂的另一个隐性价值在于应试。书本教学是应试教育发展的必然,是考试标准化的结果。传统考试内容与方式、评估手段与价值判断的单一直接导致了以教书本为语文学习的全部任务。在“标准化取向”的语文考试中,答案往往以教科书、教参为准。甚至连鉴赏评价能力都变成标准化的选择游戏,“名为鉴赏,实际上只是猜测和推理”,鉴赏异化为从别人的思想中进行选择,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在应试的背景下,考什么教什么成为必然,这也强化了语文教学以书本为本的教学取向。“书本”语文教学的现实价值在于降低了教学成本。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尤其是大班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因材施教的难度较大,采用“格式化”的教学方法便于教学与管理,相对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书本”语文教学“格式化”了学生丰富的情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知识的意义化。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个性等因素。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知识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学要重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从语文学科本身来看,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源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丰富多彩的世界必然需要有丰富而鲜活个性的人。在“教书”式思维教学下,知识在课程中以客体化、工具化的方式存在,脱离了与人的意义世界的本源性联系,造成了“学生的目标就是堆积知识,需要时炫耀一番”的学习现状。因此“书本”语文教学显然不利于学生丰富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富人性的主要形式,是人类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以人为本,要求不断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显然人本主义教育观倡导的是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学,立足于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书本、教学手段及教学环境均为育人的工具或手段。人本社会的实质是以多数人为社会之本。人本社会,教育不应只为培养精英,而应为多数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服务。人本主义教育主张通过教育引发、唤醒个体的美好情感、动机、兴趣与态度等个性体验。“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生本”语文教学正是期望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走向世界,同时通过创造性地诠释知识对于生存、生活的意义而返回自身,回归当下的生活。
“书本”语文教学剥夺了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权利,导致学生缺少对生活、环境与社会的深刻体验,缺少真实、直接的生活事件刺激。书本与现实世界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教死书无疑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理念的优化,“书本”教学转向“生本”教学成为一种必然。在“书本”教学的课堂中,师生关系主要是以教师为起点、以学生为终点的“一对多”的单向式线性传输关系,而在“人本”教学环境中,师生是以师生协商互动的“多对多”的多向式网络关系为主要存在形式的。后者信息量大,且能保证信息的新鲜性,从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从基于书本的教学转向基于人本的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教育价值多元化的体现,解构了权威话语霸权,还原了教学服务于一切学生的面目。
   “生本”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知识的意义化,使学生体验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语文教学不应是凝固的、封闭的,而应在学生的参与下,形成动态生成、开放多元的教学场。“教学过程主要是人的个性交往、情感交流、即时创造等非理性、艺术审美、社会化的过程;因此,教学就主要讨论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情感效应、潜意识活动等,而不大注意教学的程序、法则、方法等。”传统语文教学中教条的概念、抽象的思想情感成为学生学语文的极大负担。因此现代语文教学必须从“教死书”和“死教书”中走出来,走进以学生为本、用文本搭建的知识意义空间中去。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方式的督导和引领,语文教学价值取向最终取决于课堂教学评价。在“书本”课堂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以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教材熟悉程度、师生配合程度等为重要指标,教师力求突出自身,要求学生在预设的答案中完成课文归纳与概括、理解与分析等。教师在“教教材”中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存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配角。“生本”语文教学更关注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学了什么”,如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情感是否得到熏陶等。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中走出来,转向教材研究与开发、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从而使教材发挥好“例子”的作用,使教学效应最大化,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在“生本”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从“掉书袋”的教学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语文资源的开发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之本的转向是教育价值的取向改变,是时代变化与教育教学规律使然。“生本”课堂努力构建“我与你”的“人”的关系以改变“书本”课堂中“我与它”的“物”的关系,从而使教育释放人潜在的能量,培育美好的人性。语文教学从“书本”走向“生本”是教育生命化的体现,更是其本真的回归。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