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个性化作文培养策略…………………作者:李日容  龙杰

摘要:个性化作文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表现自我独特的个性。个性化作文的培养就要求作文有个性化的内容,这一点要从个性化积累、个性化思维、个性化情感三方面入手;个性化作文的培养还要求作文有个性化的语言,这一点又从用词生动准确、句式灵活多变、修辞形象新颖、意蕴丰厚凝重四方面入手。个性化作文的培养还应注意的盲区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 理解 培养 内容 语言表达 规则

 在新“课标”的背景,教师必须冲破传统理念,让学生的作文直言不讳,推崇创新,张扬个性;让学生的作文说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亮出心灵的鲜活和坦荡,使作文教学返璞归真,重新拥有教人求真,培养创新意识、发展个性之功,并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紧密结合,使作文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

 一、个性化作文的理解

 所谓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化作文就是打上了自我独特个性烙印的精神创造的写作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学生根据自我需要,选取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以自己独有的个性赋予作文自我的生命力。文中体现着强烈的“自我意识”,着力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敞开心扉,抒写性灵,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

 二、个性化作文的培养

 第一,个性化作文就要有个性化内容

 1.要有个性化积累

 首先是生活体验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源于生活。只有积极地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独特感受。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为个性化作文作好充分生活体验积累。

 其次广泛阅读积累。一是课内阅读积累,所选的课文均是经典的名篇佳作,阅读、感受、领悟其中博大深邃的思想内容,真挚动人的思想情感,鞭辟入里的思辩论述,独辟蹊径的结构章法,变化多样的语言风格等,甚至背诵记忆诗词名句,意蕴深刻的句子段落。二是课外阅读积累。课外阅读学生接触到另一种更广阔的生活。古今中外,善恶美丑,尽收眼底;内容丰富,任你遨游。在阅读过程中可做眉批旁注,或摘抄模仿,或写读后心得。学生吕刚硕的作文《成长记录册》〉写道:“对于走过的路,那遍地的知识,也始终是我心里的一片天地──在四大悲剧中潸然泪下;在悲惨世界中邂逅羊脂球、巧遇高老头,还无意闯入第六病室;也曾多少次地为金陵十二钗感慨哀叹;更别提那在呐喊中彷徨的过去……书气氤氲,知识飘香,我把它们都藏在心里的一本书中,那是我的自传。”好作文是平时积累出来的,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积累的勤快人,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2.要有个性化思维

 首先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拓宽思路,另辟蹊径,不循常规,从多方面、多角度甚至从完全对立的角度去思考,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独特发现,就是要善于从人所共知的意思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的主题。学生梁家瑶在作文《生活给我机会放弃》中写道:“放弃有时候是一种智慧,放弃有时候也是一种美丽。有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坚持,而有时候我们也必须学会放弃。”作者敢于向传统宣战,用辩证的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虽然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但聪明地放弃会使生活更宽广,更自由。”这样的主题不落俗套,新颖独特。

 其次联想与想象联想是由此人此物获此概念引发而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或概念。运用联想能把生活中零散的材料串联起来,这样串珠成线就可以使小材料发挥出大作用。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的思维一旦插上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就会在思想的蓝天中自由翱翔,寻找到与众不同的构思,凸现新颖深刻的主题。学生朱剑珍在随笔中写道:“时间象一片片落在掌心的雪花,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一点点地融化了,不留下一丝痕迹,永远的消失。于是我开始细心地品味这大自然的清新,努力让自己在每时每刻都留下一个梦,不让时间象落入掌心的雪花,瞬息即逝,让生命无悔。”联想奇特,笔触细腻,从新的角度重新诠释了时间对生命的可贵。

 再次灵感思维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是人的一种普遍而新颖的心理机能呈现出来的最佳思维状态。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功能。班里女生林慧珊的随笔《癞蛤蟆给白天鹅的一封信》其中写道:“……以后的日子里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人类的先进经验技术。“功夫不负有心蛙”,我制定的“教育兴蛙”“可持续抓害虫”计划被国王授予王国最高奖──青蛙王子奖,并享受政府津贴。我还学上网,学写诗:“呱呱地我走了,正如我呱呱地来。我轻轻地蹬一蹬腿,不带走一片泥块……”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常常用来形容自不量力,痴心妄想的想法,我们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但小作者却站在弱者的立场,设身处地从癞蛤蟆内心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和纯真情怀出发,直抒胸臆,真诚坦白。

 3.要有个性化情感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感情是作文的血肉,真情是作文的灵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拥有个性化情感就需要学生有一颗敏感易动的心,真真切切地投入生活,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关爱生活,这样促使自我个性的日趋完善和美好。学生覃雅贤的随笔:“这是个旅途/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我们路过高山路过湖泊/我们路过幸福路过痛苦/路过骑士的城堡工匠的花屋/窗外没有诗句只有僵硬的站牌/我合上那些往事翻动的夜晚/搭上那轰轰的火车/寻找下一站的幸福”初三就快毕业,整整三年朝夕相处的同学,即将各奔东西,回忆那些闪亮的日子都化作颗颗珍珠,提醒着彼此好好珍藏。

 第二,个性化作文就要有个性化的语言

 1.用词生动准确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一味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学生梁超松的随笔:“几声犬吠,撕裂了乡村的夜幕。太阳踏着碎步而来,乡村的屋顶上长出了缕缕炊烟,宛如妹妹脑后长长的发辫。”其中的“长”字形象生动写出了乡村炊烟袅袅的情形,祥和而又清新。田园牧歌般的清晨乡村,令人无限向往。

 2.句式灵活多变

 它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句式表达等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如学生杨晓的作文《春松修竹》:“如果一季冬天就将我们困于井底,明年的二月春风又如何将人唤醒?如果两片落叶就将我们压在土中,那么三月桃花又怎能看到?如果一年的黑夜就将我们的灯火熄灭,万年的永恒又怎能存在?忧愁伴着过客旅行,但那是旅途中的游人,抛却了只会孤独一人。坚强是人生如戏中的筹码,失去了不会再来;勇气是无尽黑暗的星光,像那远方的书信,得到的是感动和狂喜。”

 3.修辞形象新颖

 文章语言有了色彩,就能让读者调动联想和想像,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学生梁碧海的随笔《思念》“思念又是保管员,往往得不到的好东西,都会寄存在它那里。长年累月的思念是饿了的人看到的炊烟;是渴了的人望见的梅子;是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的相望;是张爱玲笔下苦等爱情的痴情女;是李清照眼前难载愁重的舴蜢舟。思念是一种孤独的寂寞,蔓延的惆怅,又象三月的杂草,恍惚间就密密地疯长了一地。”将思念比做保管员,比喻新颖独特,从不同角度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思念带给人的强烈的感受。

 4.意蕴丰厚凝重

 主要表现为句子含有丰厚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学生徐友红写道:“心灵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可以变成天堂。学会给心灵制造阳光,阳光照到的地方就是天堂。”

 三、个性化作文的规则

 1.个性化作文不等于言论自由化

 我们主张张扬个性,抒写真情决不意味着言论可以自由化,个性化作文必须符合正确的价值标准,不能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个性化作文要表达积极的思想,健康的感情,方能彰显人格的魅力。

 2.个性化作文不等于思想偏执

 个性化作文主张学生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间万物,用自己的观点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而不能被别人的思想左右,当别人的传声筒。

 3.个性化作文不等于体裁混乱

个性化作文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的表达”。但不等于体裁混乱,“四不像”,还是要求符合每种文体的基本要求。

个性化作文体现着作者的个性。教师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首先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只有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表达,才能产生健康的作文个性。再次,就是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有了良好的个性,学生的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也因之而赏心悦目,美丽无比,产生深沉的个性。

参考文献

李斌辉《论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现》,2004年第1期。

刘国正《作文教学的实和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7月版。

刘锡庆《作文个性化之我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