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一道练习题引起的研究性学习——钟表问题解法探究……作者:刘开全

20101228日上午第三节课,在处理《4.3 角》这一节的练习题时,遇见如下一道练习题:

某人下午5点多外出买东西时,看到表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100,下午近6点回到家时,发现时针与分针的夹角还是1100,则此人外出用了多少时间?

学生解决此问题非常迷茫,从而引发师生的共同研究和讨论

一、从简单问题着手

1、钟表中的时针1分钟转动多少度?分针1分钟转动多少度?(基础)

生:时针1小时(60分钟)转动30度,所以时针1分钟转动0.5度;分针5分钟转动30度,所以分针1分钟转动6度。

25点钟,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多少度?(基础)

生:5点钟,时针指向刻度5,分针指向刻度12,所以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150度。

352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多少度?(较难)

生:从5时到520分,时针转动0.5×20=100;分针转动6×20=1200,时针、分针的夹角为

15001001200=400

454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多少度?(较难)

生:从5时到540分,时针转动0.5×40=200;分针转动6×40=2400,时针、分针的夹角为

24001500200=700

二、知识小综合

5、从2时开始到3时,多少时间后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80度?(较难)

生:设x分钟后,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80度,则

6x0600-(0.5x0=800

解此方程,得

X=

6、从2时开始到3时,多少时间后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30度?(难)

A:设x分钟后,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30度,则

600+(0.5x0-(6X0=300

解此方程,得

        X=

该生解答后,引起学生的议论:部分学生支持,部分学生反对。经过小组讨论后,认为还有一个答案,即

B:设y分钟后,时针与分针的第二次夹角为30度,则

6y0600-(0.5y0=300

解此方程,得

X=

结论:该问题涉及两种情况,分针在时针前面与分针在时针后面应分别计算。

三、改变条件与结论,逆向思维训练

7、某人下午5点多外出买东西时,看到表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100,下午近6点回到家时,发现时针与分针的夹角还是1100,则此人外出用了多少时间?

生:设时针与分针第一次成1100夹角的时间为5x分钟,则

1500+(0.5x0-(6X0=1100

解此方程,得

        X=

设时针与分针第二次成1100夹角的时间为5y分钟,则

6y01500-(0.5y0=1100

解此方程,得

Y=

因为   

所以,此人外出时间用了40分钟。

上述解法比较常规,分别求出夹角为1100时的时间,其差即为该同志外出时间。该生解答完并讲完后,该题就算结束了。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老师,太麻烦了”。我一看,是班上一位不出色但爱讲话的男生小余发出的,当时心中有点火了。“这些年都这样解答的,是故意找茬吧”,我略一停顿。但为了让他出洋相,说道:“请你上台为大家讲讲”。该生豪不犹豫,走上讲台,从容不迫地讲到:

“老师,这个题可以当作追击问题来解答”

大家一脸茫然望着小付,然后开始小声议论。我示意大家耐心地听小付讲。

“其实,该问题中,时针与分针两次成1100的夹角,相当于分针比时针多转动2200

教室里开始躁动了。沉吟一会,同学们开始点头微笑,动笔解答。

生:在本题中,分针比时针多转动2200,设此人外出时间为x分钟,则

6X0-(0.5x0=2200

x=40

真妙呀!该题在我备课时并没有想到有如此简单的解法。该生将“行程问题”中的“追击问题”巧妙地迁移过来,解决如此难题竟然这样简单。让人有如释重负的快感。

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了课堂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降低难度”,“缩短距离”。“降低难度”才可能把握学生发展的实际,“缩短距离”才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事实上,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时,他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本节课从学生最熟悉的时针、分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入手,到计算固定时刻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最后上升到已知夹角求时刻的逆向思维,直到最后运用“追击问题”解决“钟表问题”时达到高潮,让同学们不知不觉中解决问题,享受感到水到渠成的快感。

3、学生是教育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探寻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认知、情感等的发展为前提,离开了学生谈教育资源,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是无法实现教学相长的。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