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溆浦三中 “‘阵线式’”作文学习法的实践与探究………作者:唐圭

    要:“阵线式”作文学习法把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堂教学当作一个“阵地”,注重把学习教材与练习写作相结合,注重写作的系统训练,注重拓宽写作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使学生做到勤积累而厚积薄发,善创新而别有洞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阵线式、阵地、探究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溆浦三中语文组同仁经过三年的研究和探究总结出“阵线式”作文学习法。我们将语文课堂、语文教材作为学习写作的“阵地”,突出语文课堂、语文教材对写作所起的渗透作用和平台作用,在此基础上,由点到面,重积累,重过程,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扎实的写作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我就谈谈“阵线式”作文学习法的实践与探究过程的拙见,敬请同行雅正。

一、“阵线式”作文学习法三维目标

1、立足高中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找到好的学习途径,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后,再拓展学习空间,化有限为无限,为学生开辟一条“具有高中生特色”的明晰化的写作之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2、立足高中教师的教学实际,为教师的课堂教材教学(主要是阅读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和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使教师能在施教过程中对学生写作进行实在且有效的指导,化无形说教为有形措施,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写作中的指导作用,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研能力。

3、立足当前学生写作研究的现状,为其他从事高中学生写作教学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一点新思路,为进一步丰富繁荣教育研究服务;同时为语文教材的编辑者带来一点启示。

二 、“阵线式”作文学习法的具体实施

1、探究教师对农村高中学生进行课堂作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其途径为:以课堂为阵地,写作教学注重写作指导和作文训练;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写作教学、以教材为范本给学生点拨写作技法、以教材为轴心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2、探究农村高中学生课内进行写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其途径为:按照教师作文指导的要求进行写作;接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传递出的写作知识信息、把教材的写作技法内化为自己的作文技法、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并以此作为自己写作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写作素材。

3、探究教师为提高农村高中生写作水平课堂外如何去做的方法和途径。

其途径为:借助课外阅读丰富写作素材、借助课外练笔丰富写作经验、借助课外活动丰富写作体验。

以上提到的方法综合起来可归纳为七个字:教、读、摘、说、练、写、评,即引导、博览、强记、表达、实践、运用、反馈,除引导与反馈强调教师的因素外,其余五项均强调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教(引导)——用教材教:阅读课文教学、写作专项教学

          ——用生活教:教学生观察生活、教学生体会生活

读(博览)——课内读:读片断、读章节、读全篇

          ——课外读:读网络、读经典、读电视、读社会

摘(强记):课文名言名句、课外优美文段、社会时事、生活点滴

说(表达):说作文、说社会见闻、说读书感想、说人生观点、说奇思妙想

练(实践):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现场作文比赛、口语训练

写(运用):课内写、课外写、考试写

评(反馈):师评、自评、互评、匿名评

4培养了学生作文兴趣与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的写作习惯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关注社会和感受生活的意识大大增强了。学生掌握了行之有效的积累素材的方法与写作技巧,因而写作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阵线式”作文学习法具体探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写作阵地

写作战线

立足课堂

运用教材

引导学习

基本训练

延伸课外借助活动主动学习综合训练

提炼归类  积累素材

规范文体  学习技法

练习审题  拓展思路

专题训练  教学反馈

感悟生活  充实写作素材

课外阅读  夯实写作基础

创办社团  培养写作兴趣

写作实践  提高写作能力

方法

途径

文本框: 固守文本框: 开辟 

 

 

 

 

 

 


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立足教材挖掘时,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

2、纵横生活,提供写作素材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作文课社会化。平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收集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的资料。如学校生活;社会热点;科技发展;大千世界等,使学生置身于社会之中,关注社会,能主动地学会思考,获取知识。

3、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在点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

4、悟理怡情——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的学生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一带新人。因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做到“果能如此,是中国学生之幸,教育之幸!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当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四、“阵线式”作文学习法主要成果及效益

1、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对高中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阵线式”作文学习法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阵线式作文教学”立足课堂作文教学阵地,突出基本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突出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的“写作尖子生”,注重课外拓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了教师作文教学教研水平

参与研究的教师三年来撰写实验研究论文二十多篇,其中发表一篇,获国家级奖一篇,市级奖励六篇,县级奖励十篇,有多位教师获得各级作文大赛的优秀指导奖,国家级一名,省级两名,县级十名。参与研究的教师同时也参与两项课题研究,两项都获县二等奖。

3、在实践层面上提供了一套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认识到,要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目标,我们必须建构起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创生出适合高中学生的写作知识系列,解决作文课堂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还必须为作文课堂教学找到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既不可只教不学,也不可以只学不教。要认真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际中,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作文教学内容系列化,为教师提供实用的作文教学蓝本。例如第一模块,编辑整理了“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四个教案,将课程目标全面“教材化”,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个可供依凭的媒介。

4、学生作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通过“‘阵线式’作文教学法实施,我们惊喜地发现,全体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作文比赛,参赛者近千人次,有一百多人次在各级各类作文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的有五位同学,获省级奖项的有十二位同学,获市级奖项的有三位同学,获县级奖项的有八十多位同学。

5、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学生经过‘阵线式’作文教学法的锤炼,能够比较娴熟地进行作文,他们能深入第二课堂,达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他们还积极参加各类语文活动和作文竞赛,在一系列活动和竞赛中取得不俗业绩。如:吴欣同学《难忘北京行》发表在湖南教育报20086月,朱丽凤同学的《青春我想带你飞》在湖南省第四届中小学作文大赛中获奖,吴梅艳同学在“激情奥运、阳光校园”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国家级一等奖,张琳同学在新课标语文读书活动调查中获省一等奖。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