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真实的教学情境打造和谐数学课堂…………作者:高健华

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学习方法,领悟数学思想,一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都体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中积极思索,大胆质疑,掌握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我校本期开展的教学教研活动中,就看到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情境,一些课堂就出现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的“情境”:或故事、或游戏、或画质精美的CAI片断,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什么是情境?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平淡的课堂加点“味精”吗?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

静心反思,这样的情境除了外表华丽花俏、吸引无意视线外,对于激发学生的有效兴趣、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诱发学生的探究潜力是毫无裨益的。

什么是情境?情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数学逻辑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托情境的创设必须达成以下三个目标,即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探究的积极情感、提供学习的智力背景。鉴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预设课堂情境时应避免步入“形式化”的倾向,应特别关注那些对学生而言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同时又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的问题事实。把这样的问题事实借助适当的载体呈现课堂现场,便能构建一种真实开放、动态生成的问题情境。可想而知,当学生发现情境内容与自己密切相关时,意义学习便会油然发生。

    从一些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

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3)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

4)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因此,“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前面所述之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师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

我认为,情境应该是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其创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要有“真实性”----- 基本前提。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

2)情境要有“数学味”---- 本质保证。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要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但要注意: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情境要有“发展性”---- 价值导向。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学生需要认识上深化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4)情境要有“吸引力”---- 动力机制。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只有结合上述几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科学合理地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情境,构建和谐而精彩的数学课堂。

   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力争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

现代教学中,强调“结构化的学习”,所谓结构化的学习,就是知识的逻辑与学生的认识结构相统一的学习,实现这种学习,教师必须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习内容。在一位老师教学人民币的认识的课例中,教师只创设一个情境:到超市购物。这个情境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深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心态,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能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不断建构知识的意义,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动力。因为这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产生的,采用的方法也是学生提供的,这些来源于学生的实际,他们容易接受,而且通过购物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有多种渠道提供有意义的问题,这样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展开的方式,不仅主题是明确的,而且具有生成力。

2.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和互动,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如在进行实际测量的估测教学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老师先简单介绍目测和步测的方法,然后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老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先目测学校操场的长和宽,再用步测的方式进行验正,然后估算学校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学生的兴致很高,除了被这个问题吸引外,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合作,生生互动,在体验中得到了发展。这种学习过程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参与活动,从而使用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等特点。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长的过程。这种活动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精神。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关键。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