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语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写作水平如何是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根本标志。中考语文卷中,作文值通常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因此。对语文成绩的测试,作文居首要地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而考生的实际作文水平又较低,缺乏必备的写作基本功,这无疑对升学和将来的工作不利,所以能力的训练途径是有必要的。
一、“听、说、读、写”融于一体。
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今秋实施的《课程标准》均明确规定,中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听,可以锻炼思维,提高辨析能力,揣摩意图,获取“写”的第一手材料;读,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读书百变,其义自见”,读得多了,获取的知识就多,读的流畅,语感就强。说与写,更是密不可分,“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老语),会说便会写——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多读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渠道,不要将学生仅囿于课内,还要给他们打造创设“第二课堂”,以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还要“读”好身边的人与事,以开拓视野,增大信息含量,作文源于知识,源于生活,要写好日记随笔,尝遍人生百味,为写作积累丰富资料。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为宗旨: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辨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筛选能力、情感投入能力,让学生写出与时俱进、语言洒脱、多姿多彩的好文章。否则,倘若只重“写”,不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作文难免辞不达意,文辞苦涩。
二、增加写作文数量
我国传统的作文训练量为间周一次,一学年总量不足20篇,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习作训练少,写作水平自然不会高,言重制约了写作能力的提升,于是我们搞了”大容量“作文的课改实验,由原来的两周一篇增至一周两篇(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学生通过大容量练习,揣摩、领悟到了作文的奥秘,提高作文水平,量变与质变实现了高度统一。 我认为作文教学创新就是打破传统作文模式。写作文时应该强调创造性、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表达内心感受时要打破旧观念、旧规模的束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在写作上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让学生们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不说空话、套话、假话。反对千人一面,众人一词。让学生用真情实感来表现生活中的美与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首先要有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思想、有创新的文章,教师首先就要善于思想,并且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没思想”到“有思想”。有了思想文章才有它的价值。在刚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由于学生习惯了教师给题目自己钻圈子式的作文,在这种旧作文模式的培养下学生已经不会用自己的眼睛看问题,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一下子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可能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教学要想创新,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读书充实大脑,读书的内容不要限制,中外时事、名篇佳作、热门话题、凡人琐事皆可入选,但选择上力求文质兼美、短小精悍,对写作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所谓读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达到一种目的,督促学生自觉的去关心国家、社会,关心亲人和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日积月累,法治、环保、社会公德、战争和和平,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同时让学生随时把看到的精词妙语到读书笔记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境界、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兴趣,既写好了作文,有提高了语文成绩。
这仅仅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领悟,希望和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