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莫过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乐学之下无负担”,倘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兴趣和习惯,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寻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兴趣浓,习惯好,方法当,孩子们的学习能不快乐而高效吗?如何才能激活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我想依据自身教学经验粗略地谈几种激趣策略:
策略一:利用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激趣。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寓知识于数学故事之中,不仅吸引学生,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也符合小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而那些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则好比一座座精神的里程碑,引领着孩子们追寻他们的精神踪迹。比如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听一段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笑了,师笑着问:“谁愿意接着往下讲?”在学生接着往下讲的过程中有人指出:“这个故事永远讲不完,不要浪费时间了。”“这个故事为什么永远讲不完?”“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这几句话。”“说得很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这样的“开场白”,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为概念的形成埋下伏笔。
还比如:数学史上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高斯在少年时做一道算术题:1+100=?高斯迅速算出了正确结果等于5050。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模拟还原高斯的思维历程:不能直接一个个相加求和吧?这太繁琐了。老师也不是想让我们这样算吧?那么,有没有简便算法呢?一定有简便算法!这些数字是否有特征?顺看,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1。逆看,前一个数都比后一个数少1。如果分别从首尾顺次取数并将对应的两个数相加,其和都等于101。这样共有50组:所以,总和就应该是:101×50=5050。经过这一过程,我相信学生已经体验到高斯精妙的数学思维:思维的变通性——追求算法简单;思维的直觉性——数字内在和谐;思维的概括性——寻找普遍规律。这样的学习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还有许多蕴含数学知识的小故事,比如:《小圆点奇遇记》、《贪婪的独眼小狼王》等系列故事孩子们肯定十分期待,对其中的童谣也会感觉特别有趣。
策略二:利用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趣。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与成人不同,数学是他们对自己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或升华。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原动力。所以,我们应以身边熟悉的现实生活为桥梁,创造与生活有联系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逐步学会数学地思考,发现和得出数学的结论。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比如:教学《分与合》即数的组成时,以下两种教法大家来比较:
教法A:
师:小朋友,7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生:7可以分为2和5。
生:7可以分为3和4。
……
师:很好!跟老师读,7可以分为2和5……
教法B:
师:小朋友,帮老师思考一个问题。 地上放着两只盘子,里面放了些米。现在有7只小鸡去吃米,想象一下,小鸡吃米可能会有哪些种情况呢?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生画。
师:咱们交流一下。
生1:一边4只,一边3只。
生2:一边6只,一边1只。
生3:一边7只,一边0只。
……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这7只小鸡吃饱了肚子,要坐到这桌子边休息了(出现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你们猜猜,它们坐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
……
数字是抽象的,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它就会变得活泼可爱起来了。给数字赋予生活的意义,将它“拟人化”,让孩子对数学的理解多一些形象上的依托,也许我们的数学会容易和有趣得多。
策略三:利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激趣。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如果带领孩子们在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习,就能启发学生的心智与兴趣,使他们达到身心愉悦的境界。比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同样是两种教法:
教法A:(先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
师:拿出你的长方体,观察一下它有几个面?面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观察,并汇报)
师:再看看,它的棱又有何特征呢?
(生继续观察汇报)
师:长方体还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教法B:(先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
师:好!同学们都认识了长方体,那你能用橡皮泥做出一个长方体吗?(生动手做,并展示、汇报和交流)
师:大家的长方体作品真漂亮。这是一长方体框架,你们有本事,也能把它给做出来吗?(生动手做,展示、交流)
师: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刚才用了几根小棒,用这些小棒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几个点呢?(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师:冬天到了,你能像老师这样,给框架穿上衣服吗?(出示一个用纸做面,包好了的长方体)想想看,应用剪刀剪出怎样的纸片?
(生操作、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剪出的纸片又有什么特点呢?
不难发现,通过观察去认识与通过体验去认识,认识的深度肯定不一样,学生参与的情感也肯定不一样,留下的印象也更是不一样的。
策略四:利用游戏与竞赛激趣。
游戏与竞赛是学生学习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小学生尤为喜爱。如果组织新颖别致的游戏与竞赛,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神经,吸引其注意力,唤起其学习的内驱力,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尤其当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除了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充满活力外,还要尽可能将数学知识变得简单些、容易些、朴实些。引领学生用“熟悉的”去解释“陌生的”,用“具体的”去理解“抽象的”。
当然,在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给予学生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这样才能让兴趣如同源头活水,长流常新。
试想,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有童话故事的滋润,有生活场景的再现,有实践活动的体验,再适时加上一些游戏与竞赛的佐料……此时的数学学习还会是一种负担吗?肯定不是。我们的学生将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有了快乐就会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就会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感。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于是,他的学习更加快乐,他将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如此良性循环,学生只会越来越喜欢数学学习,直至达到享受数学学习的美好境界。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习惯与经验等数学素养定会悄然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