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其中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尤为突出。媒体演示实验,作为演示实验的补充,在教学中往往收到奇效。
一、 借助于媒体演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的学习。
例如:在初三物理,热机与环境保护一节时,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学引导来开课。投影内容: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一只小鸟飞来飞去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在具体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怎样保护环境。
二、 利用媒体演示实验,使实验现象简单明了
在上八年级物理课,在介绍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和进行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时。由于连线太多,学生很难看清楚,这时,用媒体演示,清晰,直观,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概念易于接受。
三、 借助媒体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电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难上的一节,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较难懂的一节,课本是这样说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的两端有电压,这样介绍电压,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这时用多媒体实验演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它们之间有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伏,在视频资料中,用电压和水压相比,水位存在高度差就有水压,水就能够流动形成水流.如果没有高度差就没有水压,水就不能流动.因此水压使水流动形成水流,同样,电源两端存在电压,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一句话,电压是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四、 借助媒体演示实验,重现那些难以演示的实验现象
课本P87的托里折利实验,由于整个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水银是重金属有毒,水银挥发成气体进入空中也有毒性,稍不注意师生就会中毒。现已不要求教师演示,这里,恰当地利用媒体演示(录相)再现托里折利实验现象,由录相学生易理解托里折利实验现象:管中的水银下降一部分后,管中的水银就静止不动了,管上部是真空。管中的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支持的,因此,外面大气压强的大小,和管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测得水银柱高度约为760mm,通常把760mm水银柱叫做标准大气压P0=1.013×105Pa
五、 借助媒体演示实验,建立物理模型
在上九年级的物理课:神奇的物质世界开始讲授宇宙的概念,浩瀚的宇宙中人类已观测到星系大约有数十亿个。银河系只是这众多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异常巨大一束光穿过它需要十万年的时间,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的周围有九大行星,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此外还有若干行星,彗星等天体,绕太阳转动。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那么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做分子。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纳米做单位来量度,那么小分子,不仅用肉眼看不见,而且一般的显微镜也不能看到,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他们。分子由更小的微粒原子组成。原子由中间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由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见原子的大小。
媒体演示实验作为演示实验的重要补充,借助于视频图象,学生对神奇的宇宙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形成了一个巨大而遥远的概念;对肉眼看不到的很小很小的分子也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这就是媒体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