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体操是许多学校采用的课间锻炼形式,开展广播体操的目标是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自1951年至今日我国共公布了8套成人广播体操和3套系列广播体操。系列广播体操目前只是在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推广实施,是为了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丰富学校课间活动内容,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科学的锻炼手段,更好的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广播体操作为一种较好的强身健体形式,又易于组织和管理,几乎被所有教育者认同,大多数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多、校园场地限制等因素,基本上都选择了广播体操这种锻炼方式。广播体操的练习内容,能使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得以加强,提高身体素质。由于广播体操锻炼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在达到健身目的的同时也起到了娱乐身心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广播体操流于形式,学生做操动作懒洋洋,毫无生气,没精打采,要是冷天,手更是缩在衣袖里,整个队伍零零散散、杂乱无章,状态非常消极,让人觉得与中学生精神面貌格格不入,发挥不了广播体操的作用。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开始逐步向成熟过渡,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近年来,在广播体操教学过程中和课间操的时候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引起体育理论工作者与学校体育教师的注意。学生群体中厌倦情绪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不同程度上不仅危害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严重挫伤和影响了广大体育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中学生对广播体操的厌倦情绪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本文试图分析致使中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种消极情绪的产生。
一、现代广播体操的因素
1、广播体操编排的动作难,节奏快,动作变化复杂
以“舞动青春”为例来说,“舞动青春”广播体操是以基本体操为基础,吸取现代健美操、健身舞、武术等的多种动作素材,并将其加以改造。“舞动青春”广播体操运用手型有拳、并掌、开掌、击掌。分析下肢动作,“舞动青春”广播体操有踏步、弓腿、踢腿跳、后踢跑、并步、弓步跳、开合跳、侧踢、弓步等。“舞动青春”广播体操手型交替变化,脚步变化多样,动作方向选择的多变。由此可见,“舞动青春”广播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灵活,选择动作编排的空间增大动作编排的组合增多,并且移动的路线巧妙,动作方向多变。但对于部分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动作编排是比较难的,让他们比较难很快掌握动作和熟练动作,导致他们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的速度,总是做错动作,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2、 缺少游戏性和对抗性
广播体操不同其他的球类项目,球类项目的竞赛多,对抗性强,在激烈的竞赛中有着游戏的特点与表演性等特征。中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更容易看自己的进步与提高,加上同学们的喝彩,所以,学生能够较多的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即使是劳累、艰苦,甚至是伤痛都会在内心的愉快中消失,同时成功的快乐、内心的愉悦又能使学生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更加充满信心,今天打球表现不好,明天一定要表现得好些,今天输了球,明天要赢回来[6]。因此,球类项目的教学很少有厌倦心理的产生,相反,还会积极主动的去练习,以求运动中的快感和享受。相对而言,广播体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枯燥单调,动作重复性较强,缺少游戏性和对抗性,如果动作做的不好还会引来同学的嘲笑,很难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学生因素
1、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目标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积极性的源泉。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广播体操不感兴趣。缺乏对广播体操的兴趣,势必造成对其学习的冷漠,练习没有目标。体育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心里动因,良好的体育兴趣是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术、锻炼意志品质的前提条件,它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并决定着他们在锻炼时忍耐痛苦和挫折的限度。因此,学生在学习广播体操的过程中,若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一定的兴趣,就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2、心理素质因素
心理素质差是导致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因为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发他们不喜欢学习广播体操,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在广播体操学习和课间操练习过程中常表现为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胆小、甚至因害怕嘲笑和失败而只看不练等等。另一方面,由于心理素质差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往往过低地低估自己,觉得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差,常出现胆怯、心情紧张不安,缺乏自信,从而影响他们对广播体操的兴趣,也严重的影响广播体操教学和学习的效果[9]。
3、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因素
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也是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因素之一。这是中学阶段普遍存在现象。处于这一阶段的一些学生,因为对广播体操技术动作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在课中就常因抓不住动作的要领而产生错误动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认定自己的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不好,从而不喜欢学习广播体操,这也成为他们在课间操是积极运动的一大障碍。
三、教师因素
1、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陈旧单调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为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态和练习效果。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的体育课学习后,原本在低年龄级阶段感受到的参与体育活动、游戏的快乐体验,被反复的队列训练、正规的技术教学和枯燥的练习所代替,没有新内容,没有提高的技术[10]。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陈旧,是诱发学生厌倦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师讲解不清,示范不规范
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健美的体形、高尚的思想品德,而且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育教学不用于其他学科,它以特有的直观性使受教育者受益,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1]。如果动作示范不规范,讲解枯燥呆板,缺乏趣味性,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对学生的错误动作找不到错误原因和改进方法,只是“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含糊其词,那些还没有掌握动作的学生无法很好的掌握正确动作,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3、过分强调纪律性
课间广播操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进行身体锻炼和减缓学习压力的方式,带给学生的应该是轻松、活跃的气氛,而教师过多的对课堂行为加以限制,过分强调纪律性,在课间操的时候过多的阻挠学生自发性活动,再加上集合调队的次数增多,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而引起厌倦情绪。
四、环境因素
1、缺乏完善的场地设施
环境是影响人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简单单调、缺乏生气的环境不易使人兴奋和感到轻松愉快。相反,会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情绪低落、烦躁和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感[12]。调查发现,部分学校的运动场地有限,多个班级在同一个地方比较小的地点做操,同学与同学之间、班与班之间的距离太近,学生无法舒展的做动作。
2、较差的学习氛围
教学班人数的多少对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的情绪有影响。若在室外教学,人数太多,会有一些学生由于场地空旷而听不清教师的口令或看不清教师的示范动作;若在室内场馆教学,学生可能因为人数太多而不能充分使动作舒展,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而教学班人数过少,学生往往会因为缺乏学习的氛围而不能激发出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厌倦情绪。而在课间操的时候,部分学生懒散的表现也会带动其他学生,做起动作来懒洋洋的。
厌倦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合理有效的分类,能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使我们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这种消极情绪的产生。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融洽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尊心,教师要尊重他们,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时,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努力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他们消除厌倦情绪。
二、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课间广播操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广播体操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却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广播体操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其实学校课间身体锻炼就是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学校建立了课间身体锻炼风气后,它能形成该校集体的心理定势。集体中的多数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会形成一致的态度和共同行为方式。因此学校中多数人对课间广播操锻炼的态度必然成为影响所有成员的巨大力量,甚至使原先对课间广播操淡漠的人转变态度。而一定的锻炼行为,一旦成为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就将通过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个体内化自己的行为,从而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起来。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未来社会既是高科技的社会,又是竞争激烈的社会,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激起学生体育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通过课间广播操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通过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四、帮助学生提高认知
教师应向学生阐明广播体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健康成长的特殊意义以及广播体操发展的趋势,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明确学习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广播体操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多纵向比较,少横向比较。只有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并采用系统脱敏法和一些特殊教法和辅助练习,才能提高其自信心,克服其在课间广播操的时候表现出的不自信,怕嘲笑等。
五、全面评价学生,努力挖掘学生的闪亮点
在广播体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因为自身动作不协调,柔韧性差,动作表现力弱,不能很好地完成动作而出现灰心丧气、厌倦等心理,教师评价学生动作完成情况,首先应以发展眼光看待学生完成的动作,要抓住他们微小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勇气,逐渐消除和预防自卑感的形成,同时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加努力。其次,评价只对动作,不针对人,不能一好百好或一坏百坏,避免恶语伤人。
六、讲解示范要有感染力
就广播体操的教学而言,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要远远大于其它形式的体育课。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因此,教师充分的备课和具有良好的体力仅仅是授课的基础,而高超的示范能力,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准确和形象的语言讲解才是课堂成功的保证。教师讲解语言要简练清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能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从教师身上得到的最初印象便是动作示范,教师完成动作是否准确,是否具有美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教师示范动作舒展大方,准确到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振奋,跃跃欲式,在练习中,有意识上那些瘦小但动作完成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当这些学生成功完成某些技术动作时,能很快消除其他学生的心理顾虑,大大地增强了完成动作的自信心。教师高超的示范动作可以征服学生,得到他们心理上的认可,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羡慕,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教师乐观向上的情绪对于学生具有较大的感染力。学生通过教师的感染会自然而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投入学习中去。教师形象的语言讲解既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动作,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有种得到沟通的满足感。
七、完善课间操场地
课间广播体操的场地最好选择绿色植物较多的地方,因为植物对大气污染有吸收和净化作用。纯净的空气,灿烂的阳光,翠绿的树林,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情绪。良好的运动环境,既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情绪,又益于提高课间广播操的效果。此外,应根据教学环境与条件,合理安排教学班人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