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滴谈…………………作者:肖叔贵
摘要: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在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上不作计较。
关键词: 数学 培养 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数学教学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一、以“爱”培养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由于诸多原因,在生活中缺乏别人的体贴和照顾,所以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之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心,去迎得学生的信任,去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某一些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不关心。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二、以“境”培养兴趣
数学,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再现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我追求掌握的知识和尝试解决新问题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
三、以“论”培养兴趣
 “我参与、我快乐”这是发自内心的。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各自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们在一节课中小手长举,小口常开,小脸通红。在争论之中,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四、以“竞” 培养兴趣
作为一种数学教育活动的数学竞赛,对于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课堂教学难以取代的作用。它既能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宽解题思路,增强逻辑推理能力、解题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中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地衔接,同时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特长,选拔和培养智力超常的青少年。教育实践证明,在竞赛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增,因而大部分学生在比赛的情况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会刻苦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需要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竞赛。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获胜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它的维持首先要体现在参与活动当中个人成就感的体验,只有在不断地从个人成就感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兴趣才会持续,一旦成就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挫败感,那我们的兴趣就会消失并且转移。所以,当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能采取“以毒攻毒”的方式强迫他学习,而是需要找到令孩子承受了挫败感的原因。如果小学就荷枪实弹、拉满弓,那么这弓能绷多长时间呢?
参考文献:
1、《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1年第1、2期(合期) 主编:陈兴华 云南教育报刊社出版
2、《全国教师优秀论文暨案例选编》 
主编:王正伟   副主编:江培英
2003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