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作者:周立斌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入的实验不仅在数量上比旧教材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实验的内容取材新颖、贴近生活、生动活泼、趣味性强。教材中几乎每一节都设置了二至四个演示实验。以初二教材为例,据初略的统计:演示实验(含挂图演示)有89个,学生实验(含4个随堂学生实验)12个,小实验19个;习题中的实验有6个。同时,教材在编写上更强调了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实验发展新知。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是形成物理概念的重要环节;是总结物理规律的重要手段。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既是学习探究自然规律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名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大纲》重视实验教学的精神,而且说明了实验教学已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不仅如此,《大纲》中还明确了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内容,并提出了“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应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这就为物理实验教学和考核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标准,也把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科学的把握新课标的精神,避免在教学实践中出现偏颇,甚至走向极端,则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对实验教学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过于强调学生探究的“开放性”,而忽视了探究的“指导性”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教学课。首先,教师提出光是怎样传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大量的实验器材(其中器材有激光小电筒、蚊香、水、白色透明雪碧瓶、玻璃块、粉笔灰少许等),分组进行时间较长的自主探究实验,最后由学生从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听下来,在大家看来,教学中由学生进行了自主的探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少数学生知道用蚊香取烟来看清出光路,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从课堂的场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都动起来进行了实验,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思路混乱,效果并不好。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实验探究的水平是很低的,对于探究难度较大的课题,需要教师很好的发挥主导作用,铺设阶梯,降低探究难度,平衡兼顾探究的“开放性”和探究的“指导性”。
二、过于强调探究的结果,而相对忽略探究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把教学的关注点落到探究的结果上,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现象的发生、变化总是不够重视。只要探究,就必须要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往往总是把学生往教师预设好的一条路上引,在学生出现不同的结论时也不去深究,很牵强的得出我们所想要的结论,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过于强调学生“动手”,而相对忽略学生的“动脑”
现在大力提倡“在做中学”,因此,课堂活了、活动多了。我们在片面追求课堂的多活动,追求学生的肢体活动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却未能足够的重视,导致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表面化,缺乏深刻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训练。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这样学生的体验才会深,收获才会大。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些理论探究,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动手”,更要让学生“动脑”。
四、过于强调科学探究活动的完整性,而忽略实验教学的灵活性
完整的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部分老师不顾学生实际,对每个探究都要机械的完成七个环节。初中生刚接触物理,应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只完成某个环节或某几个环节,随着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教师有选择计划好两三个完整的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具体的探究教学中,我们需要灵活地将几个环节结合,针对不同的探究课题,侧重不同的环节。如“欧姆定律”的研究可侧重于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可侧重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在一学期中可有选择的计划好两三个完整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等。
五、过于强调探究实验,而忽略了实验的多样性
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实验就必须要进行探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缺乏了解,牵强的把一些验证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往往会使得学生课堂上热闹,而效果相对较差,知识更加难懂。其实,物理教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等多种形式。实验的设计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实验进行恰当的教学加工,才能发挥实验的最大功效。
教学实践,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既要有敢于探索的勇气,也需要我们有平衡兼顾的智慧。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