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者:赵凤兰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动机。
      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努力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情景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学生活动为途径鲜明特点,因而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有独特作用。因此,必须在优化情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动机,营造创新氛围,,引发学生创新动机关键就在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1、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形成创新教学氛围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的状态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现代教学观更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反应是多元化的,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他们在接受新鲜事物,感受未知的同时都会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和体验,他们是那么具有灵性和思想。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激励,我们将会看见喜悦的情景,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体验成功。
          2、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人民常说: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仔细观察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留心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一举手、一投足,品味课堂中的每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由于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樊笼中,失去了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学生创新意识被挤压,创造性被泯灭。研究表明,当我们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记忆力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室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渊博的知识尤为重要。把老师和学生都要从教学中的重压下解脱出来,使学生处于无忧无虑的氛围中,学生才有创新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谁能更多的发现问题,谁就有可能实现更多的创想。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解决一个问题也学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能力,教师设计教学时,必须要有吸引学生思考的亮点,特别是要削减那些肤浅性的活动,改变教学中的刻板呆滞状态,促进思维流畅。精简课堂提问,适当延长提问解答的距离,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提供较为充足的思维空间。
          2、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去想像。
       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启发思维,展开想象,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内容,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达到巩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有意引导学生开展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是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的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新课程给我们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创新的活力!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