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陈显付
广西南丹县教学研究室    547200             
教育专家尹建莉指出:“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以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也有人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参加各种培训班,而是用心引导孩子课外阅读。”然而,由于学习负担普遍较重,加之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因此,当前大部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低、阅读量少、目的不明确以及学校与家庭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力度不够等现象仍然突出。那么,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将学生引向书的海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做好工作。
一、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要充分了解和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相关要求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与家长要知道课外阅读是“国家要求”。国家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就提出了以下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课标还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
其次,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要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孩子们的智力水平:书读得越多,知识面越大,就能促进课内学习,使学习生活越来越轻松。所以这些,无疑是我们“劝读”的理由,也是令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能够“动心”的理由。然而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意义决不仅仅在知识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人的一生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需要精神尤其是童年精神的储备。安徽省教育学会何炳章先生就曾说过:“储备童年精神的途径,有接触大自然,听长辈讲故事,与同伴玩游戏等等,除此之外,最好的最长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于人的生命底色是在童年时代铺就的,所以童年并不只是作为一个阶段而存在的,并不只是一种“过去时”,而是覆盖和影响着人的一生。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们对阅读就有很多重要认识。有人说“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能有真正的教育,没有阅读只是训练,只是工厂的制造,而不是教育,人阅读的需要,人精神的饥饿感,只有在中小学阶段才能形成,孩子们读的第一本书是最重要的,这一本书会形成他读书的基本态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学科中,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积累、想象、理解、分析、表达、写话、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打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的知识大门,带动许多知识同步发展;上到天文,下到地理自然,古到历史,今到社会信息,横向到各个学科上均有帮助。
二、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像一块磁铁不断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内心的兴趣,学生才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所以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内驱动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设悬激趣。要培养小学生从小爱看书的好习惯,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时间,为孩子讲一些感兴趣的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告诉他们某某书中记叙了这个故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如向孩子介绍郑渊洁的《皮皮鲁小传》时,老师或家长首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有个专门审理孩子起诉爸爸妈妈的奇特法庭,庭长叫皮皮鲁。第一个起诉的是一个小男孩。他状告爸爸从来不对自己笑。皮皮鲁宣布了判决书。讲到这,老师突然打住,拿出一本书,告诉学生,皮皮鲁的判决书是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课后阅读《皮皮鲁小传》。同时也可以采用向学生介绍书中人物或其遭遇,介绍故事梗概等办法来设置悬念,并以此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了解人物的悲欢离合和精彩纷呈的故事。
2.榜样激趣。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既要重教书,更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去影响学生。作为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平时总听到一些父母抱怨:从小给孩子买了许多书,可孩子依然没有兴趣。也时常看到一些父母一边打麻将或者看电视,一边要求孩子快去写作业,这样的教育根本没有效果,因为读书不只是孩子的事情,所以“言传不如身教”。如果家长就爱看电视,打麻将,很少自己看书,也很少与孩子共同参与,即使孩子有更多的书,也很难爱上书的。“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平时教师及家长也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好书引趣。由于小学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体验激趣。适时的鼓励、表扬、赞许以及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产生兴趣的源泉。为此,作为学校、班级和家庭要经常举办展评会(即展评孩子的课外阅读记载本)、故事会、交流心得、佳作欣赏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当然,实施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它不是一个摸得着的过程,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倾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循循善诱,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
三、加强指导,使孩子习得良好的阅读方法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指导”,可谓切中肯綮。针对当前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无序状态,以及课业负担比较重的实际状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1.学校要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会读书。
学生在课内掌握了读书方法,才能使课外阅读得法、受益。课外阅读则为学生复习、运用阅读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教师要想使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就有必要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
2.要指导孩子选择阅读的内容。
孩子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就应适时地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在学期之初,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将选文与原著或相关联的佳作结合起来,应将狭窄的课内阅读教学与丰富的文学资源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可进行拓展阅读,可进行语文综合学习,可推荐优秀书目;倡导高雅阅读,随时检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是否健康,教给学生鉴别图书是否健康的方法,自觉远离不良读物、影视、网络作品;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倡导家长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外书。倡导博览群书,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3.要指导孩子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层次的训练学生思维与表达,决不可依赖多媒体,培养思维懒惰、想象力衰弱的学习习惯;通过不同阅读方式的对比阅读练习,引导学生明白不同阅读方式的优劣,认识到文字阅读对锻炼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自觉的坚持文字阅读,自觉抵制长时间的、不加限制的影视阅读、网络阅读;争取家长的合作,指导、调控学生对影视阅读、网络阅读的选择。同时阅读方法要讲究,一要分清主次、轻重。名著先挑自己感兴趣的或是与课文结合比较紧的去看。看报纸杂志,首先浏览一下内容提要、新闻标题、导读等;其次是看头版头条;最后是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慢慢品味。以此来提高效率,不必眉毛胡子一把抓。二要做到手脑并用。比如看《红楼梦》,可以人物家族关系画出一幅图,以帮助阅读,做好摘录卡片。学会阅读与思考同步,写写读后感、书评等,鼓励各抒己见。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