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金坪中心校金堂小学 644000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钢》(修改版)明确指出: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及想象写出来”。为了贯彻这一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排除畏难情绪,激发习兴趣。
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认为习作是件最麻烦的苦差事了。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习作”之含义,排除他们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告诉学生写作其实就像我们平常学习生字,朗读课文一样平常,取材于我们平常实实在在的生活,写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同时老师要充分明确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不受文体束缚,不受篇幅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老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兴趣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老师和前提条件,若没有兴趣,恰似无水之源,学生便无话可说,其习作水平是无论如何也提不高的。因此,每次作文题目出现之前,我总是变着花样,趣味十足呈现在学生面前,或以故事,或以猜谜语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首次教学描写家乡的景色时,我就先出现了一个片段,其内容是描写班上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学生的家的周围景物:他家房子修在半山腰,是一座两楼一底的楼房。屋后是一座长长的山,看不到左边的尽头,也看不到右边的尽头,就像一条卧着的巨龙。山上长满了树,密密麻麻的树叶挨在一起,就像一打绿色的带子。屋前山脚下,是一大片农田,田里满是稻子,长的葱葱茏茏,好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门前一条干净的石板路,一直铺到公路边。同学们猜猜,老师描写的是那个同学的家。然后老师现场画出这些景物。接着我问:谁能再写出这样的片段,顿时班上举起了全部小手。
二.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许多小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总是熟视无睹,导致他们在习作时缺乏素材,感到无话可说,没事可写。我注意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很多学生往往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一门心思专住于自我的玩耍中。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我注意利用课间.课余时间走进学生中,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和感受。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常常带领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获得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如指导学生首次写自己喜欢的活动。我利用课间,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搞拔河比赛,蹲跳接力等活动。在学生充分感受到快乐和规则后,便让学生动手去写。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实感了。
三.增加动态课堂时间.拓展学生视野。
在校内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实物,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肤触、心应等六大功能。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结合单元写作和重点课文的学习,教师抓住各个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带领学生 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田边.路旁.山学生林等,观察景物特点,并作好记载,附上日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自然就有了写作的素材。等到写作时,学生信手拈来,顺理成章。这写作也就是水到渠成,不别再费劲了。
四.充分体验大纲要求.培养学生 想象能力。
修改版‘‘大纲’’也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如何才能使小学生神思飞跃,浮想联翩呢?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本着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当课文文字结束时,我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中的小男孩还会回来给高尔基爷爷照相吗?孩子们沉思片刻后,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一定会回来,因为高爷爷是个慈祥和蔼的人,同时也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也有的孩子说不会回来了,因为小男孩认为高爷爷实在太忙了,不好意思再去耽误他的时间。由此可见,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一定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小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教师应把奖励当作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对学生写得好的作文要加以表扬,可以在班上范读,并张贴在作文栏里,以便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写作方法,使他们的经验能在同学中得到运用。总之,只要抓好了上述几方面,我相信三年级学生的写作一定会成功,并能为整个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