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汉源县职业高中 625302
我们的学生都是感情丰富的血肉之躯,需要友爱和尊重,在家里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在学校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希望教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关怀。可是,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情感上的交流,学生发出的情感信息得不到回应国。可想而知,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能融洽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亲其师”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投入了真挚的感情。学生热爱自己的老师,从而也热爱自己老师所任的学科,从而积极地、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对学生来讲,教师的爱满足了学生的内心渴求,从而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敞开心扉,乐观地接受教育,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持欢迎和肯定的态度。相反,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师生关系就会淡漠,甚至紧张,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持否定、消极的态度,被动地接受教育,其教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师的爱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期待。教师一句良好的祝愿和真诚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感觉,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促进其智力活动和道德品质的进步。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应面向全体,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得到教师的恩惠和爱抚,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得到情感的满足,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应多鼓励,少指责。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赞美,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如春,给学生鼓足信心,带来动力,在其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他们强烈地渴望着有人去爱他们,喜欢他们,有人用灿烂的笑容去温暖他们的心田。对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每一件小小的好事,我们都应大加赞许,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被人赏识的渴望是人性中最深切的秉性,渴望一次次得到满足,就会一次次增加动力,即使是最让人伤脑筋的学生,只要有一点点值得赞许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以鼓励,让其鼓起勇气,在教师的赞美声中不断进步。
但并不是说就不能批评,批评应该是善意的,教师的批评应包上一层糖衣。刺耳的语言就像尖刀一样刺在学生的心上,学生是多么痛苦,教师是多么残酷。学生虽然知道自己错了应该接受批评,但面对这么残酷的教师,也只能本能地树起一道防御之墙,教师的谆谆教诲,学生怎么可能记在心上。蜗牛一遇到外部侵害,总是把头缩回甲壳里进行防御。同样道理,学生犯了错误,面对教师恶毒的语言,也只能锁闭心扉。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谁会不出一点错呢?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出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只有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个故事讲的是太阳和大风打赌,看谁能把老人身上的棉袄脱下来。大风说:“我能。”语音刚落,便一阵又阵地使劲刮。可是,老人的棉袄裹得更紧了,怎么也脱不下来。这时,太阳说:“还是我来吧。”于是太阳露出了暖融融的小脸。不一会儿功夫,老人便自己脱下了棉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温暖的力量。当学生犯错时,我们要用温暖人心的话语,让学生放下防御的盾牌,敞开封闭的心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导,从而改正错误,学到知识,提高技能。
爱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偏心眼,要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人才是多方面的“任何一种划一的强制性目标要求都与现行的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因此,要承认差异性,因材施教,差异性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最终结果,不应该用同一种模式要求所有的受教育者。我们的学生都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但不可能人人都当科学家。人才是多样化的,削足适履,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海阔任鱼游,天高任鸟飞。”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地上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的理由,因此,我们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创造宽松的空间和环境,使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来讲,我们可不能枉下定论:“有出息,没有出息”。任何批评、指责和嘲笑都只能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伤害,沉重打击其自尊心,泯灭其进取心,只能让他们在心里筑起一道厚厚的防御之墙,抵御外来的侵害,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把学校当众作牢房,总希望到外面热闹的社会中去寻找自己的快乐。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转变“精英教育”的老观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承认其差异,尊重学生在探求知识和道德修养过程中的失败、错误和落后。只有承认差异性,才能因材施教,也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得到老师真诚的赞许和热情的鼓励,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让我们用灿烂的笑容温暖“后进生”的心扉,照亮他们的心田,让同学们鼓起前进的风帆。
情感交流是育人的前提。爱是春风,爱是春雨,爱是学生上进的动力。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搞好师生关系,让学生笑口常开,微笑常在,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把爱的阳光普照在每个学生身上,让辛辣的语言远离校园,做一个和善友爱的,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