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习水县温水镇罗汉小学 5646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劲,良好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前,农村小学很多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如,很多农村家长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在外打工,孩子寄宿,或干脆把孩子塞给年迈的老人,或是过分溺爱,基本没有形成良好家庭读书氛围,很多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课外阅读不强。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提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农村学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结合农村的实际,培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一、家校联动,营造读书氛围。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得让学生有书可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1、对于自身条件不足的学校,要想方设法争取各方的支持,如动员社区企业家,热心人士捐赠,与城镇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城镇小学生把自己闲置的图书捐献给农村学生,通过各个渠道解决图书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建立班级图书柜,为了迷补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学生自愿捐出课外书或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形成图书角,由学生自己管理,课间课余随时借阅。
2、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认识。通过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开设”亲子阅读“专题讲座,使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多做试卷,练习,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也建议家长尽量多为孩子购置一些健康,优质的课外读物,尽力配合学校做好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督促工作,为孩子创造课外阅读的良好家庭氛围。
二、多管齐下,激发兴趣。
1、巧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爱听的故事不要说听一遍,哪怕听上十遍,孩子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当老师讲完故事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首先老师示范讲,讲学生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其次学生自己讲,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在班上,我每节上语文课前,用三分钟讲故事,或学生讲,每周举行一节”故事会’’。故事会上,学生轮流上讲台,或同桌互讲。学生为了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大多数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读故事书已成为每个学生每天生活的必需。每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2.榜样激励,激发阅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青少年喜欢模仿,而且年龄越小模仿性越强,这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行为前,不失时机地通过榜样示范来激发阅读兴趣,首先教师经常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与体会,用“现身说法”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次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得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甚至于手不实卷,沉侵在读书的快乐之中。因此,作为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