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强县大安镇第三中学
内容提要:校园是人类文明的传播基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和谐的校园就显得十分重要。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而校园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有包括人文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而丰富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灵魂,真正做大环境育人,环境影响人。
关键词:和谐校园 人际关系 校园文化 环境育人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部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内部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大家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同学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生机、希望和催人进取的力量。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和谐”在于和衷共济,协调和睦。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校园实际上是以“人和”为基本标志的有序发展的校园。这就需要“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校园环境来实现。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是自然的安排,而“人和”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主的,要实现“人和”,最根本的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但是我们的学生是和谐校园的主体,校园只有和谐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当我们身边的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受伤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建设和谐校园,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整个校园的和谐。教师无论是在学问方面还是在做人方面都处在师表的地位。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叶圣陶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只有教师做到明辨是非善恶、荣辱、美丑,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合一才能更好地施教于人,进一步摆正教书育人的关系,净化校园空气。因此,教师不仅以广博的知识才学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学识基础,还应以为人楷模的人格力量去引导学生,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使学生不仅学会求知,而且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他们的长处,让他们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同学们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环境育人,环境影响人,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和手段。校园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并不断走向社会的重要土壤,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充满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文明圣地。文明的校园环境,求实的学风,严谨的校风,对人的荣辱观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课、校本课、宣传橱窗、墙报、板报、校园广播、校园媒体的教育作用,在建设好硬环境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学校软环境的优化。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努力创建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让你我携起手来,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