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如何转化“问题学生”---作者:钟元敬
                                           陕西省宁强县大安镇第三中学 
内容提要:“转化”就是指帮助某些方面较差的学生克服缺点,是他们达到应有的“表现”水平。问题学生并不是“原来”就有问题,他们之所以出现问题都有原因,转化他们就必须了解他们,弄清问题的症结何原因。问题学生往往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而这种自尊心又往往和自卑感和自暴自弃心理搅在一起,常常看似“打枪不如”,“难以救药”,其实特别需要温暖,尊重和信任,不把握他们这种“复杂性”,就很难教育他们。对待问题学生要有爱心、真心和关心,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发挥集体的力量,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关注他们的各种表现苗头,有闪光点及时表扬,是他们消除自卑快乐成长。
关键词:问题原因   转化方法    关爱教育     快乐成长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表现各有不同,有的某些方面表现好一些,有的某些方面表现差一些。我们了解和评价学生应该全面地看待他们,应该说在学生身上只有某些问题或某种差别的存在,而不能轻而易举地根据个别现象或某种问题制定其为“差生”。“差生”一词,在现今教育学生应该禁用。
“转化”就是指帮助某些方面较差的学生克服缺点,使他们达到应有的“表现”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被塑造的问题,同时又都有“转化”的问题,不过侧重点不同罢了。这里的“转化”主要是针对一些问题的转化。问题学生(主要是品德方面的问题),常常给集体带来影响,他们的表现往往给班级集体的管理工作带来麻烦,给班主任工作造成麻烦。
问题学生并不是“原来”就有问题,他们之所以出现了“问题”,都有原因,转化他们必须了解他们,弄清问题的症结和成因。如他们所处的环境因素,他们的成长历史,他们的心理因素,他们过去的老师同学朋友等。下功夫了解这些,是转化他们的前提,而有的班主任都不太注意这些,只看他们的“现在”,只看他的某方面,只看他们的“问题”,这样就缺乏必要的教学基础,要真正的“转化”他们,就得认真研究他们的历史背景。
问题学生大多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但这种自尊心又常常与某些自卑感与某种自暴自弃搅和在一起,常常看似“刀枪不入”、“难以救药”,实则却特别需要温暖,尊重和信任,不把握他们的这种“复杂性”是很难去教育他们的。问题学生大多数也有上进的愿望,希望得到鼓励和施展自己的能力,但当这种愿望无从实现时,就可能所向发挥,形成一定的破坏性。问题学生大多数很敏感,又有很强的逆反性,他们很注意他人的看法,虽然有时表面上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内心却希望得到“好评”,希望不比别人差,这样就使得他们常常感到压力重重,在集体中成为总是难以“抬头”的人,于是他们身上又形成“恶性互补”,“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问题学生形成了某种不良行为,都不是偶然的,都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改掉身上的毛病,也要一个过程。对他们急于求成,希望他们很快地成为令人满意的学生,是不大实际的。因此我们应有很好的耐心。问题学生有“问题”的一面,更有他们长处的一面,有潜在发展动力和闪光点,所以转化他们的工作,不应从“问题”入手,而应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和闪光点。从“问题”入手还是发挥闪光点入手,这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观念上的区别,前者是消极的就事论事的,后者是积极的,是从根本上激活问题学生前进动力,是启发他们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的必由之路。
根据以上分析,班主任在转化问题学生工作时,第一,要对他们倾注满腔的爱心,真心地爱他们,关注他们,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真正的信任他们。这样不能与他们形成情感上的交融,使他们信任和尊重老师,变“敌意”为友谊,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去掉许多心理上的负担和障碍,这是帮助他们“转化”所必须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基础。以改造者的身份出现,说大道理,与问题学生从情感上格格不入,甚至厌恶他们,是无法达到“转化”的目的,这也是班主任工作之大忌。第二,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离开集体无从使问题学生转化。利用集体的力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利用集体的环境氛围,利用集体的情感作用;二是利用集体的力量,创造教育的合力。利用集体的环境氛围和情感作用,主要是使问题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到集体有很强的吸引力。更具体的讲就是不让“问题”学生感到孤独、感到冷漠、感到集体与自己格格不入或是感到不协调。如果已经产生了这种情况,班主任要下功夫促进这些学生与集体协调,这是转化的重要条件。良好的集体氛围,不仅能使一些不良行为无处施展,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制约力量和无声的影响力。利用集体的力量就是要调动多数人去带动少数人,最起码也要做到使不良行为没有“应和”和“追随”者;使“问题”学生做为班级体的成员不受孤立,而其不良行为却为绝大多数人所反对和排斥。同时,又要用集体的舆论去弘扬正确的东西、去批评不正确的行为。切记,班主任不要把转化“问题”学生变成个人与“问题”学生的“交战”。让大多数学生处一旁观地位,这样不仅事倍功半,而且也不利教育学生,不益于锻炼集体。第三,转化“问题”学生不要就事论事,班主任要站得高一些,看得开一些。当一种矛盾十分突出时,千万不可急于求成,往往越急越没有理想的效果。这时候,班主任要想到“由远急近”采取“迂回”的办法,要注意创造转化的条件。第四要使问题学生有“机会”去“转化”。问题学生并不是里里外外都有“问题”,他们同样有青少年的特点和积极的欲求,他们也有上进的欲望,他们也愿意在某种新的契机中调整自己的追求。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并创造这种时机,要他们“心动”时去教育引导他们或创造他们产生“心动”条件。比如在一个新阶段,一个大活动之前,“问题”学生在某些方面有值得称道的表现之时,这都是班主任转化他们的时机,都不要轻易放过。第五,转化问题学生是个大工程,使某个学生转化,往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种工作必须要有诸多教育因素的协调,尽量组成教育的合力。首先要调动和协调学校的教育因素,如其他教师,尤其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其他部门的教育配合和支持;其次要协调家长的工作,加强家校联系,这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因素;再次注意优化社会环境,利用环境的积极因素和各种有利的教育条件,消除环境的各种不利影响。
转化“问题”学生是班主任的比较困难和艰巨的工作,需要有强烈的对学生负责的精神,需要有见机行使,敏锐的教育灵感和利用教育的机动能力,需要有细心、耐心、诚心和契而不舍的韧劲,需要满腔热情和严谨的工作艺术,需要班主任良好的综合品质和科学的态度。从这可以看出转化“问题”学生,绝不是单方面的,班主任在“改变”学生问题时,也对班主任提出很高的要求。
在抓转化的过程中,抓学生中各种表现的苗头也很重要。班主任既要掌握班级整体的情况,也要掌握个体苗头;既要掌握学生固有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心理状况,也要留心发现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学生将要接受怎样的影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班主任要能够善于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总是把教育学生的主动权把握在手中,总是能够打进攻战,总是运筹策划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总是能够提高各类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思想觉悟,这样抓“转化”就会有广泛的基础,这样抓“转化”就会有更大的主动权和能够有的放矢,取得明显效果。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