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重拾课堂趣味 培养学生古诗歌鉴赏能力——浅谈“中学语文古诗歌教学
                          陕西省户县草峰初级中学    刘雪莹    710304
【内容概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及实施,语文教学形式已经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丰富化,也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趋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将逐渐成为全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形式多样的特色课堂教学更是成为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特别是语文科目中的古诗歌教学也已成为语文教学形式中的热门话题。到底是简单地面对应试教育,还是扎实地提高中学生的古诗歌鉴赏能力?二者必将成为古诗歌教学中的矛盾。我个人认为古诗歌教学不单单只是通过记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古诗歌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那么如何让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如何重拾古诗歌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就古诗歌教学,我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  创设多形式的诗歌意境,培养学生兴趣
二  配乐朗读,整体把握内容,领悟诗歌韵味
三  透彻地讲解写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四  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进行最精髓的讲解
五  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
六  对比阅读,提高古诗歌赏析能力
 
【关键词】
古诗歌教学 古诗歌鉴赏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及实施,语文教学形式已经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丰富化,也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趋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将逐渐成为全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形式多样的特色课堂教学更是成为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特别是语文科目中的古诗歌教学也已成为语文教学形式中的热门话题。到底是简单地面对应试教育,还是扎实地提高中学生的古诗歌鉴赏能力?二者必将成为古诗歌教学中的矛盾。许多语文教师也在两者中难以取舍。如果只是一味地面对应试教育,课堂氛围必然沉闷无趣;如果重在培养学生的古诗歌鉴赏能力,那么将对有效教学课堂有一定的影响。而我本人认为在应对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培养学生的古诗歌赏析能力。那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以外,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古诗歌的兴趣。特别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学好古诗歌就只是纯粹地记忆”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个人认为古诗歌教学不单单只是通过记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古诗歌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那么如何让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如何重拾古诗歌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就古诗歌教学,我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  创设多形式的诗歌意境,培养学生兴趣
一首或意境优美,或情境凄婉的古诗歌,只靠单纯的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一定的诗歌意境,如配以适合诗歌意境的音乐,或播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视频画面,以达到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冲激效果,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杜甫的《石壕吏》中,便通过合适的的音乐及《石壕吏》的一段动漫视频来创设诗歌的意境,很快学生便进入诗歌所呈现的情境之中,特别是动漫视频的直观效果,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在那节课中,有的学生因同情老妇人一家而流泪,有的学生则为凶狠残暴的官吏而摩拳擦掌。这节课,真正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处于安史之乱下最底层老百姓的痛楚。再比如:我在进行陶渊明的《饮酒》教学中,我便在一首旋律清新自然的音乐中,让学生闭眼想象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闲、自得的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劳动归来之后,心情高兴、舒适的诗人,这样,通过诗歌意境的多形式创设,学生对于诗歌主旨的诠释将更加深刻。
二  配乐朗读,整体把握内容,领悟诗歌韵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特别是对于内涵丰富的主题、深刻的古诗歌,加强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再通过各种形式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悟其韵味,特别是学生对于重点诗句的反复朗读,便能更好的让学生领会其义。比如:我在进行李白的《行路难》教学中,通过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而且让学生分小组比赛朗读,分男女比赛朗读,再让学生对其中几处重点句子进行反复地朗读,学生便一下子融入到是个之中,这样学生就更能体会到李白那坎坷多艰的人生及波折起伏的心情。因此,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更能让课堂形式多样化,以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三  透彻地讲解写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每一首古诗歌都有其重要的写作背景,而往往人生经历丰富的诗人,或是处于人生特殊时期(如:被贬官等等)的诗人,心绪较平常人更为复杂、微妙,而且诗人善于将自己的心情渗透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如果单靠课本中的课下注释中的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资料,很难让学生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诗歌教学前,教师应大量地搜集、整理作者生平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资料,透彻地给学生讲解,通过详尽的背景资料和作者生平经历,对于一首诗歌的中心的理解便更加深刻。比如:我在进行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教学中,便详细讲解了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让学生把握这首词的中心,而且也彰显了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
四  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进行最精髓的讲解
对于诗歌教学,如果课堂上采用每一首诗歌,我们都逐句分析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应打破句句逐个分析的传统模式,而应找准诗歌的文眼展开,进行讲解,课堂便会生动起来。比如“我在进行李白的《行路难》教学中,便抓住文中的“难”字进行展开式分析讲解,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找出本首诗中体现诗人“难”的诗句,然后进行辐射性讲解。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而且对诗歌的分析、主题的挖掘更加透彻,更加深刻。
五  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及实施,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已被淘汰,因为这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地拓展,而且也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活动应形式多样,这样才能使学生节节课兴趣高涨,教学效果才会更好。比如:我在进行杜甫的《石壕吏》第2课时教学中,便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主题。再比如:我在进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构想诗歌所传达出来的画面,这样,课堂效果才会达到最佳。因此,丰富课堂形式是重拾课堂趣味的重要方法。
六  对比阅读,提高古诗歌赏析能力
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适当地在课堂教学设计对比阅读环节。或诗人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或诗人不同时期的同一类型作品,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飞速发展的高科技社会,中学语文也将面临改革、创新。相信只要我们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革新,中学语文教学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