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
                      辽宁省沈阳工程学院供电教研室         王月志        110136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分析了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给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就业
0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本科培养方案中学时安排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毕业设计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实现由学校培养人才到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无缝链接,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和任务。根据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体会,作者就如何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 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很多,从毕业设计的主要参与者与完成过程来看,影响其质量主要与学生、指导教师和学校教学管理这三个因素有关。
1.1学生方面
(1)学分制的影响
由于学分制的实施,取消了留级制度,使得部分学生的补考、重修等考试遗留问题都集中到毕业之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解决,许多学生忙于复习考试,分散了毕业设计的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2)学生基本功不扎实
学生虽然在前期学习过程中进行过相应的理论学习与设计训练,但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和锻炼,造成实际设计能力较差,设计不规范,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问题。同时,学生阅读的专业文献数量有限,一般没有撰写过科技论文,对如何较规范地撰写专业知识缺少经验,毕业设计成品问题较多,总需要指导教师一遍又一遍的审核、修改,耗费大量的精力。由此可见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3)就业压力分心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培养方案中的第八学期,而这个时期正好是就业的高峰期,就业压力是近年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大部分学生忙着与用人单位面试,洽谈工作,而很多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很少考虑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而要求学生必须到企业实习,等到实习结束的时候,时间也到了5月中下旬,此时留给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有限;这时有的学生找人帮忙,有的糊弄敷衍,更有甚者抄袭他人成品,严重影响了此教学环节的严肃性, 更加不能达到毕业设计所应有的效果。
1.2指导教师方面
(1)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单一,与实际工程联系较少
现阶段毕业设计课题通常由指导教师跟据毕业设计大纲要求,进行模拟命题,毕业设计题大多是假题假做或假题真做,只有少量的题目属于真题真做,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少,没有在设计内容的深化和范围的扩展上进行探索,往往是教师提供详细的任务书、设计指导书和具体的设计要求,学生只要根据教师给定的设计数据和有关设计条件即可完成设计。这样的毕业设计相当于预定条件下的一次机械性的练习,没有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精力投入不够
高校连年持续扩招,在本科生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导致师资短缺,就出现了一个教师要带十几个毕业生的情况,并且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平时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工作中,因此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年轻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高的职称,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扎实的学科基础,但缺少在一线企业的工作经验,特别是缺少工程实践能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工程技术专业尤为突出。
(3)答辩问题
高校招生与就业率的挂钩,学生就业的压力,高校排名的竞争等等,使得高校在坚持教学质量和提高毕业率方面处于两难境地。毕业设计不及格就不能毕业,将影响到系和学院的毕业率。在毕业设计答辩评分过程中,有一些应该实行的原则就很难坚持下去。答辩过程不断简化,由45分钟缩短到十几分钟,由10分钟的陈述变为几句话介绍,由十几个问题减少到五、六个提问,仅有答而没有辩的过程,答辩成为一种形式;只要做了毕业设计就可以通过。不管其毕业设计质量如何、答辩是否合格。这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最直接最重要因素。
    1.3教学管理方面
(1)缺乏责任监督机制
各高校都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指导教师的职责、对学生的要求、毕业设计的写作要求、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以及组织管理程序等相关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指导教师是否按照导师职责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是否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任务,评阅教师是否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认真审阅,答辩过程是否有问有答有辩,缺乏监督检查。导致毕业设计各环节流于形式,质量难以保证。
(2)学校经费投入不足
高校急剧扩招后,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实验设备不足,现有实验室设备陈旧老化,没有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学生基本在宿舍做毕业设计,这些不仅对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工程制图及论文撰写等不利,也不利于指导教师的管理和辅导。同时经费不足,很多有意义的课题无法进行深入研究。图书馆书籍和资料严重老化,现场应用的新的设备数据查找不到,在设计过程中还使用过时的设备型号,这也是直接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3)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部分高校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主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存在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之分,涉及人员比较多,相关人员的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程度有较大差异,提高管理者的整体水平很重要。尤其是教研室主任是相关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决策者,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
2.1把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安排提前
把毕业设计中选题、调研、收集资料等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进行,在第七学期初就把各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题目向学生公布,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能了解毕业设计与专业课的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在假期里学生可以对自己设计课题进行深入的调研、收集资料,拓宽设计思路,这也相当于延长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做准备,因为充分的准备也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
2.2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工作
发挥工科院校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主动地联系一批与本专业相关的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来源。同时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单位的实际课题,此类课题往往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时间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极有意义的实战演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这既为学生今后从事技术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提高了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就业竞争能力。
    2.3 扩充指导教师队伍,提高指导教师能力
    扩充指导教师队伍,可采取“内挖外聘”的策略。“内挖”主要是返聘、延聘一些富有指导经验、熟悉专业的退休教授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外聘”主要是从校外科研院所、企业聘请同领城专家参与毕业设计工作。鼓励教师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参与社会、企业实践性的工作与课题研究。通过上述策略同时也可对年轻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迅速提高指导毕业设计教师的整体水平。
2.4对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监督
毕业设计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加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学校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成立毕业设计督导机构,共同组织对前、中、后期三个阶段的毕业设计检查。通过教学督导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反馈和质量监控的职能,弥补教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反馈与监督的不足。各阶段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前期着重检查学生的选题情况,教师下达的任务书是否规范,开题工作落实和开展情况,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中期着重检查教师的过程指导是否认真,学生出勤与执行情况,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毕业设计的记录情况以及毕业设计工作中存的困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后期着重查毕业设计任务完成情况,毕业设计是否完整规范,对答辩资格进行审查等。
    3 结语
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力的发挥,同时也是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尽管目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较多,但我们相信只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通过科学、规范、系统的组织管理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把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张勇.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47-148
[2]聂春燕.提高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0,4:80-82
[3]齐瑞国.提高工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NO26:216-217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