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阅读教学中的自读、感悟、体验
                                      吉林省柳河县长青小学    高学芝    135300

  孩子是一群思想的精灵,在他们看似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他们已经有了对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独到看法和见解。作为老师,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不会,让学生凭着自己的能力去读懂,去感悟,去体验,课堂就会真正变成培养学生个性的摇篮。
一、自读感悟。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在接触一篇课文时每个人通过自己不同程度的朗读,都有会不同层次的感悟,而这时候的感悟,是最真实,最具个性的。他们思维的火花也在这时候积极地工作着。
  1、初读课文,感悟整体。
  要学懂一篇课文,知道课文说些什么,首先就要让孩子去读。读过课文,对语言的感觉,对文章思想的感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
  我在教学燕子过海这一课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并且提出一个要求:"你能读懂些什么?"一读好,学生们就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是那样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最粗浅的感悟,他们也是欣喜若狂,跃跃欲试。那是他们真正的思想在努力呀!这种极具个性的思维火花,是多么令人兴奋。
  2、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我们在读课文时,对文中有关的指称对象的表象能及时进行联想、想象、感知语言所内含的情感。不仅能够理解语言的直接的外在的含义,同时能够触摸到它的抽象含义,即言外之义。所以,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所赋予的深刻含义,就要让孩子多读课文。
  比如上例《燕子过海》,在整体感知以后,我请学生质疑问难。学生问:"我想知道燕子为什么那么辛苦?""燕子到底有多辛苦?"等。我请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寻找答案。读了一会儿,有些学生找到了。我请没找到的继续读。读了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答案了。我请他们把读懂的说给大家听。学生一个个精彩的发言,让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起掌来。
  一个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读,结合他对字、词、句的理解,及时进行课文以外的联想、想象,感知语言所赋予的情感,表达出极具个性的思想语言,实在是让人振奋。
二、读中有我,内心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读的同时,提醒学生注入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就能使他们加深感悟,得出带有个性特点的见解。
  1、分角色表演朗读。
  我在教学《啄木鸟和大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地感受到大树的后悔。我要求男女同桌分角色朗读,并加上表演。学生表演很投入,我创设情境:"大树痛得奄奄一息,对旁边的小树说……"扮演大树的孩子马上接下去,带着哭腔说开了。"小树呀小树,我真后悔没有听啄木鸟的话!"……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高潮,原本很深刻难懂的寓意也从学生的表演中轻松带出。
  2、换位体验。
  我在教学《燕子过海》一课时,让学生读课文后,把自己当作休息的小燕子,体验小燕子的感受。有的说:"我觉得手臂好酸呀。"也有的说:"我真希望好好睡一觉。"。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深深感受到燕子的辛苦。
    没有感悟的生命是不会有活力的,没有体验的生活是不会有激情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读,就不会有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多读一读吧,让他们带着思维的火花,去感悟生命,体验生活吧。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