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办事处惠明小学 726000
内容摘要: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不断地向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经常指点学生进行学法迁移,使他们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会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学法迁移、示范性、指导性、引导、领悟、尝试、运用。
古人云:“授人与鱼,不若授人与渔。”由此可见,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教师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终身受用不尽,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才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学法指导呢?我认为: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
小学生由于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不成熟期,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高大的。在有意无意中,教师的言行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这一点有利于学法指导的实施。要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的构成规律,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编制过程中来。如《麻雀》、《猫》等课文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形式是:(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形式在学生大脑中一旦留下深刻印象,在遇到类似的课型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教学目标。(逐步把教师教的方法内化为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仅可以让教师教得轻松,而且能让学生学得愉快。浅博谈锐小管
二、发挥新教材编排的指导性作用当学生对学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呈现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其中有很多项目的的编排就暗示了学生读书的习惯和方法。如“导读”、“预习指导”、“阅读提示”、“读写例话”等等。例如一年级《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就让孩子在观察中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学习减一笔认识“厂”,利用加一笔的方法认识“甲”和“申”,运用加两笔的方法自己认识“兄”和“句”。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前的导读,既告诉了本组课文的课型,即“写景状物”的文章,又指明了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即抓住那些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紧密联系的内容多读多体会,分清文章层次,加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尤其是安排在课文后的“读写例话”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它系统、明确地告诉学生怎样独立掌握分析文章的典型方法,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独立运用。只要你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围绕“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无不渗透着学法指导的内容这说明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这一目标上教材的编排贯彻得非常好,很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
三、注意积累,注重实践(http://www.boraid.com) 当学生对学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注意积累,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师要注重积累的途径。学习方法即可以来自教师的教法,也可以来自教材的编排,还可以来自学生的相互交流。如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经验介绍会、作品展览会等形式,让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实现相互交流的模式。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从中发现优秀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加以总结,推广到适用的范围。(http://www.boraid.com) 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优异。但是学头,学习就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还得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大胆进行实践。例如教学《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文,首先,我让学生回忆并说出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地板书出来。如:朗读体会、分角色表演、扮演解说员、抓住关键句子和重点段落理解等等。然后,我让学生快速阅读这篇文章,自由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有的选择表演、有的选择朗读、有的选择解说…….他们各自寻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一阵忙乱之后,学生粉墨登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法有板有眼地当起了小老师。孩子们生动的表演,投入的解说引起一阵阵笑声,也赢得一阵阵掌声。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在孩子们心中扎了根。
实践,给了学生自己学习知识、掌握学法的体会,但尝试的过程中,尤其是尝试初期,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指点,积极的引导。这样就能逐渐减少失败的频率,形成自我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