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田文丽
                        陕西省洋县磨子桥镇小江完小      723308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实现信息化教学设施的运用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应用,他对于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本文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探索创新出发,说明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兴趣  启迪思维   探究创新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氛围,给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的气息。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兴趣、突破难点、创新探究。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知识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巧妙使用计算机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学习之火,从理论上正是重视了学生这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在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运用计算机,再现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观察机会,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开辟驰骋想象的天地,诱发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师利用计算机将电影《董存瑞》中英雄炸暗堡的情境再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们听到了枪声、炮声和战士们冲锋的喊杀声,看到了英雄董存瑞英勇献身的那一刻场景。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紧紧地吸引了学生,英雄董存瑞的高大形象震撼着他们的心灵。和课文中的战士们一样,都想冲上去杀死一个个凶残的敌人,为英雄报仇。
    二  启迪思维  突破难点
    视听结合的计算机手段,更能充分发挥烘托气氛、调动情感、开拓思路、启迪思维、深化认识的多功能作用。尤其是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中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新型玻璃》一文,在讲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防盗装置示意图。用课件演示“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当用鼠标点击课件中的“小偷”时,“小偷”就触及到夹丝网防盗玻璃。这时,电路中就有红色的电流从夹丝网防盗玻璃中迅速传入报警器,电路中的红灯泡立即不停地闪烁,并伴有尖锐的警笛声。同学们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多种感官同时启动,进行观察、讨论、争辩、质疑问难,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文的难点在听、说、读、想中被突破,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 引导探究  创新教学
    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小学生,是我们小学教师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引导学生探究,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适时使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提示点拨,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探求新知。
    教学《捞铁牛》时,我设计了“捞铁牛”的动态的教学课件。请同学们亲自演示试验。然后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标新立异。课后要求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动手做一个实验。把自己做的实验讲给别人听,讲出实验准备了哪些材料以及是如何实验的。把自己的实验拿来亲自演示给同学们看,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进行拓展、创新。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紧密联系在一起,创新的火花不停地闪烁、跳跃。              
    总之,电子计算机的巧妙运用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提供了事实、呈现了过程、展示了范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共鸣。使学生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教学活动,在单位时间内获得了最大的信息容量; 使学生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能力得到强化,变过去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多方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