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蒲城县古镇小学 715500
提要:我国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训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敏性。说话时要求学生不但占有知识,而且要有驾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说会道,能言善辩,会演讲,会交际,要出口成章。思维定向要求高,如能根据题目迅速构思,这就极大地锻炼了思维的灵敏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大量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发展;述是作的准备,作是述的延伸。四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相互促进,而口语训练正是从“内部语言”达到书面语言的结果。
关键词:语文 ;口语训练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以口头为语,以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而练就一口善于辞令的口语在古代已有生动的事例,如:苏秦游说合纵,蔺相如完璧归赵,触龙言说赵太后,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等。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口语的作用交际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量与速度都远远地高于书面语言,可见语文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口语是最接近思维的一种语言体裁,加强口语训练是锻炼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训练可使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零碎的概念连成句子,并注意表达上的上下连贯,这不仅教会了说话,而且训练了思维,同时,口语又是书面语的基础,一般来说,口语表达能力较好,会说话的人,往往书面表达能力也相应较强,因此,学校加强口语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口语训练呢?
评议语文教学是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为基本能力。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听、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又是写的基础,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决不能单打一,而应采取以听带说,以读促说,以写助说,综合训练的方法。
(一) 以听带说
听和说关系极为密切,小孩学说话是通过听来学说,提高说话能力的,思维是沟通听与说的桥梁,用听来训练说是发展思维,培养口语能力的办法之一。
1.听范读,说大意
在学习新课时,可充分调动电化教学仪器如:录音机、磁带等,放给学生听,学生对照校正读音,同时对课文内容概括分析,组织语言进行复核,达到口语的目的。
2.听讲课,说要点。
老师上完一节课后,让学生参照笔记说这节课共讲了几个问题懂了哪些,哪些又不懂,既可检查教学效果,又巩固了所学知识。还训练了口语,可谓一举数得。还可让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评议,征求教学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3.听故事,讲故事。
老师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及写作理论时,可把一些生动有趣的短小故事讲给学生随后进行摹仿性口语训练。如:法国艺术馆内有一尊巴尔扎克雕像,是著名艺术家罗丹的作品但奇怪的是雕像没有手,原来罗丹完成雕像后,让其学生观看,学生看后赞叹不已,说:“太妙了,特别是那双手,绝伦无比。”罗丹听后,拿起斧子砍下那双手。原来罗丹想表现巴尔扎克的伟大精神和超人的思想,还有非凡的气质,而不是那双手。一部作品的主题和材料应当说是高度统一的。如有和主题不统一的材料存在,应象罗丹一样坚决“砍掉”。让学生试讲,既训练了口语能力,又丰富了知识。
(二) 以读促说
阅读课主要是让学生读文章,但读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用,读后能说也是用的一种。
1.课文内容浅显,易理解的,让学生读了以后说梗概或片断,既检查阅读情况又训练边想边说,组织句子的能力。
2.难度较大,内容较深的,在阅读前设置若干针对性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读、读后回答,达到阅读与口语训练的双重目的。对老师而言则要求精心设计问题不能笼统空泛,要提出确实有疑可问的或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课文,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
(三)以写助说
说和写都是表达能力,说本是写的基础,但实际是有过较长时间的写的训练又具备一定写的能力,而说的能力却很差。我们可利用学生写的优势反过来训练说的能力。
1.先写后说。
写作后让学生脱离原稿,口头表达,大家评议,老师总结后给一定分数。
2.先说后写。
一些简单题目如读后感、观后感、通知、便条、书信等一类文章可先说后写。
以上是从语文教学的过程谈了口语训练的方法,只有把语文口语训练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并重视起来,同时加强理论研究、探讨,进行实践,总结经验不断前进,就一定能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开发智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3. 陶心云: <<我是怎样对学生加强口语训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