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议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作者:魏全文
                        陕西省宁强县大安镇烈金坝小学      724402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以此为纲。就以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在我教学《时分秒》这一单元里,做好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1、教师准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备教学过程,备教学环节,备教学反思,一定要充分。尤其是备资源方面。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再不是以前的一只笔,一张嘴说能办到的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收集到教学活动时需要的各方面的资源。例如《我们赢了》这节课,需要收集关于北京申奥成功的视频资料,还要收集钟表教具。提前不做这些工作,教学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2、学生准备。做好课前准备不但是老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又如:《我们赢了》这节课,让每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操作自己准备好的钟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探索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探索知识。如果学生没有准备钟表,仅靠老师一个人演独角戏,课堂教学是不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二、情景创设要精彩。
低年级数学新教材的显著特特就是:一张张生动有趣的主题图无不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低年级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孩子们喜欢看,也想听。因此,课上要充分利用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知识和感悟知识。                              如:《我们赢了》。激情导入,创设氛围。
  谈话:2008年,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将举办一次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吸引世界上众多优秀的运动员参加,你们知道这是一项什么运动会吗?
  (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片断视频)
  通过看录像,你们知道中国在什么时候申奥成功?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师将10时零8分这一时刻在钟面上拨出)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时刻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
引导认识钟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时分秒的积极性。
三、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注重。
小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必须注重过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标准还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前面我们说了课前师生一定要准备好钟表。 在教学《我们赢了》这一课时。老师拿着钟面教具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学生独立思考,什么是钟面的大格,什么是钟面的小格,然后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接着引导学生数一数自己的钟表上有多少个大格,又多少个小格。再继续小组观察,说说自己的钟表是怎样转动的。老师参与个别困难的小组,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同学们再自己拨一拨,观察自己钟表上的分针走一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回报后,老师通过教具再进一步的演示,时和分有什么样的关系。最后大家共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学生经历经验探索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深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准。
1、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作息时间表》的教学重点是: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2、 教学难点是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作息时间表》这节课的难点: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新课程标准指出:运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在这节课上我们是这样做的:我们学校的第二节课8:40上,什么时间下啦,这时一部分学生就有困难了。从8:00到9:00同学们很容易就能算出来。8:40再加上上课的40分钟是几时几分啦? 这里的一个关键点就是9:00。从这里开始时间将从8时的范围过度到了9时的范围,学生较难理解。这里我们有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难点。方法一、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变化,尤其是分针从8:40开始走了几个大格到了9:00。学生异口同声四个大格20分钟。那么一节课还有二十分钟,分针再走四个大格,就40分钟了。这时大家很形象深刻的看出8:40上课,9:20下课。方法二:如果我们手上没有了钟表怎么办啦?这就需要我们计算了。当然关键点还是9:00。9:00减去8:40那时没办法减的。我们就需要在9:00上做点文章了。8:59接下来就是9:00,因此我们可以把9:00看成是8:60。8:60减去8:40是20分钟。一节课还有20分针。9:00再加上20分,即9:20。这个难点我们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我们的课堂找准重点,突破难点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作业的练习要精。
作业习题要精,就是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即要做到:教师跳入题海淘金,学生跳出题海拾宝,教师要“跳入题海”中,选择具有时代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拾宝”很多,而不是“拣到篮子都是菜”,不分题目的特点时代性,一股脑的搬到课堂上来。
      在习题时,还应使题有一定的梯度。只练习同一梯度的题,无助于学生的提高,学生只会机械的模仿;练习有梯度的题,使学生犹如攀峰,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题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哪些题适合作为例题,哪些题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哪些题适合作为课堂反馈,同时还要设计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区分类似的题,甚至包括哪个题,先做哪个题后做等等。如果把精心选出的题比作建房子的砖和瓦的话,那么精心设计就是思考如何把这些砖和瓦放到合适的地方去。
  六、学困生的转化要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弱,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在进行教学时,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课堂上要给学困生留出一定的空间。备课时要给学困生准备适合他们的习题。作业做到面批,一对一进行作业评讲。课后多做辅导。只有对学困生的转化落到实处,持之以恒,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相信他们也是会有很大进步的。
     总之,要实现低年级数学的有效教学,必须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备课,创设符合儿童特点的情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心练习,转化好学困生。让我们的每节课都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开花结果。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