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积累---作者:陈 英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五中学       723500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人积累的知识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的积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言积累。 1、从阅读中积累。阅读是获得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文库。清代唐彪总结读书经验时说:“阅读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及自我需要,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既积累语言,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从朗读中积累。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感情、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不断调整好朗读时的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可使作者的语言、体会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与体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3、从交流中积累。以交流为主要手段的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交流之于积累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有交流就有辨伪存真,在辨析和取舍中的积累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
二、文化积累。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反映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语文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不只是掌握语言文字。语文素养越高,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就越紧密,语言文化素养的综合性就越强,纯语言文字占的比重反而会越小。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教材中的课文当作语言材料的堆积,而去机械地训练,也不能认为仅仅靠捧着一本语文书就可以锻造学生的灵魂。我们应该做到既凭借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拓展阅读,使原有教材内容有所拓展,使课文信息量更加丰富了。
三、生活积累。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识,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高尚的生活理想,积累丰富深刻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语文学习才有基础,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语文又是生活的工具,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生活,更好地参与生活、改造生活,让自己、让他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美好。生活积累无需孤立地进行,语文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做生活观察、思考的有心人,生活积累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当然,在这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使多姿多彩的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真正地起到积累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把语言积累、文化积累、生活积累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并贯穿于语言学习这个根本点,语文教学就会取得理想的成效。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具备相当的语文基础。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