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河县第一实验小学 251100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安排课程内容上要有新意,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形式来刺激、启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和兴趣,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团结友爱、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
一、做到教学内容多样化、游戏化,激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学体育教学内容一般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动作。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的方式的同时,还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对抗比赛;再比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让学生学大雁排队、推火车等。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二、组织教法得当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法组织的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反之学生练习起来也如同嚼蜡。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在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的设定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体育技能,享受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
三、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保证。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多用激励的语言,善于肯定闪光点。
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不会到会,在这其间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反复。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活动中。
和学生一起练习,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生的兴趣不是与生就有的,它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是一种高尚愉悦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