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市元坝区朝阳小学 628008
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担负人们表达意思、交流思想,
实现交际目的的重要任务。而人们相互间要很好地实现交际,为了清
楚地表达意思、交流思想,就离不开“口头语言”正准确表达。对
于小学生来说,处在童年、少年时期,在说话的过程中,主要靠形象
思维来组织语言。只有在具体的可感知的情境中,激发他们去感受情
景,为口语表达创造了“源”,这就有了说的依据,才会自然、顺畅、
独立和完整地进行表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情
境,方可让学生自然自觉进入“说”的角色,从而达到口语表达能力
的培养。
笔者从教近三十载,在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途
径和具体做法。
一、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激发学生“说”的欲望〖HT〗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入情入景的朗读,
同时配以手势和表情,可以唤起学生与内容传达的感情同悲共喜,产
生心灵的默契与共鸣。从而在强烈的美的感受中由读入境,由境生情,
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比如,在上《丰碑》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把
握好文章由“深沉”到“高亢”的感情基调变化,朗读的音调也要随
之变换。特别是朗读刭结尾处“胜利如果不属于这支队伍。还会属于
谁呢?”这是全文的高潮,音调要铿锵有力,饱含深情,让学生的情
感与课文内容同步,从而唤起学生把握课文的情感蕴积,激发说的欲
望,变被动为主动地“说”。
二、编创有趣的课本剧,诱导学生激情参与“说”〖HT〗
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体裁丰富,形式多样,特别如寓言、小说、童
话等篇目。教师可以加工改编成课本剧,指导学生参与表演。不仅给
学生提供了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了参与积极性,而且提供了轻
松自由的语言表达机会。可任其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进行梳
理的能力。我在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先范读,又自由朗读,
再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对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后,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自扮自演,虚拟情境,尽情发挥。学生们的表演欲望非常强烈,积极
参与。在这样表演中达到了对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达
到了使他们很快理清了课文的线索,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三、勾勒成简笔画,启发学生创设“说”〖HT〗
课文语言具有摹形、描状等特性,给我们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
果依照文字内在意义而勾勒出一幅幅简笔图画,那就显得直观、形象,
效果就不一般了。可以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把文字用简单的图画展
示出来。学生边听老师慢读边勾画,或者自己边读边勾画,再依画复
述。这种集动手、动脑、动口为一体的训练方法,有助于学生独立自
主地建立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讲到“活泼可爱的燕
子在春天飞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关
上书,闭上眼,静静听老师范读,听第二遍时在纸上任意勾勒美丽春
景和活泼可爱的燕子图。这样寓教于乐,突破时空限制,如身临其境,
然后再用语言把内容叙述出来。这样的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
四、创造条件,在具体的交际中,让学生实践“说”〖HT〗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强调“培养这种能力的
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与
社会生活的联系,以社会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丰富生活、学习,提
高生存、发展意识与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些交际对象、情境、场景,让其
实践。如:在活动中开设讲故事,口述所见所闻所感,古诗文背诵,
成语接龙,向别人作自我介绍等项目。再如:让学生扮导游员,向游
客(可学生扮)介绍本地风土人情和景点等;成立“辩论小组”,就
平时生活中的事情展开辩论,在这种辩论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愚以为,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之形式应多样化,
且要紧密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和单一的语
文活动课,而应该把它与生活贴近,并形式多样化地开展。让学生在
生活中锻炼,在生活中成长,将来服务于生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
在各种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去锻炼与实践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