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强县特殊教育学校 724400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地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作为学生,肯定是向往这样的课,而作为老师,该怎样让学生走进这样的课堂呢?从教七年来,我一直在苦苦的思索,在不停的探索着。最终我发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是有效途径之一。李吉林老师提出的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的操作要义对我的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美妙的情境中培养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挖掘他们的潜能及创造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语文、爱上语文是我多年的追求。这两年的潜心研究我感悟颇深,下面将我的粗知拙见与大家分享。
一、用精美的语言描绘展现情境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应走进生活。在教学导入时、介绍某种状况时、理解某个含义时,结合文章的背景,联系我们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创设一个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走进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之目的。记得在上《向往奥运》这一课时,我用了这样一段精彩语言“同学们,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的开幕、竞赛,那些精彩的瞬间就像刚发生过一样,我们为那些精彩的比赛欢呼、呐喊,尤其中国队的表现更让我们激动不已,在那十六天里,我们的脉搏和他们一起跳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和他们紧紧边在一起。体育比赛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更增强了国家凝聚力,自立自强的中国队用51枚金牌,100枚奖牌数向全世界无声的宣布中国的不屈和强大……。”再看看学生们,他们神情严肃而凝重,那种民族自豪感立刻呈现出来,接着再来理解作者说“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等语句,自然是不在话下。
二、运用一定的实物演示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出示实物,为学生真正看清这个物,弄懂这个事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实物演示直观性强,具体可感,它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事理,也可培养观察力,自然能引起学生兴趣,也就靠近了文章的主题。例如上《匆匆》这一课时,我专门准备了一台时钟拿进了教室,开始学生们惊奇的望着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不过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继而让学生们静静地观察这个时钟,看秒针走到哪儿了,学生们仔细地盯着,看着秒针“嗒-嗒-嗒”地往前走着,我再问走到哪儿了,学生们说是又过了五秒、八秒、十秒,通过演示、观察,再追问,学生们已深感时间匆匆而过、易逝不复返的特征。这样的情境为理解朱自清这篇文章深刻的含义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图画、音乐渲染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而课堂上使用课件,尤其使用课件中的图画、音乐,或视频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创设美的教学情境,把课本上“死”的知识,变成鲜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美丽的图画中、优美的音乐中感受景物的魅力,感悟人物的精神,在愉悦中吸取知识,开发智力、情操。记得上《咏梅》那一课,当投影出一幅幅动感的寒梅图时,同学们先被那一枝枝美丽的梅花所吸引,时而发出“好美啊!”的赞叹,尤其出示那幅在悬崖的石缝中探出一枝寒梅图时,同学们张口结舌,个个赞叹冰冻的石缝中竟然能长出这么漂亮的梅花呀!随即追问:“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问题一出,因为有了情境创设做铺垫,牵动了他们的心弦,此时大家都急发感慨:“梅花多不容易呀!”“梅花的生命力多顽强啊!”“梅花真是与众不同啊!”甚至有人想到“梅花多像坚强不屈的革命烈士啊!”……情感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让人感动。当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刚上课直接就用看故事的方式导入。边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flash动画,边配上伤感的音乐,孩子们一下子就沉浸在低沉的音乐氛围中。故事欣赏完了,再看看孩子们,个个脸上都挂着泪珠,请同学谈感受时,孩子一下就和作者有了心灵的沟通,“小姑娘太可怜了!”“她的爸爸、妈妈太狠心了吧!”“街上的人怎么这么冷酷啊!”“小女孩能来我们身边就好了,我们可以帮助她”等诸如此类的话不胜枚举,孩子们在音乐的氛围中走进了文本,这样,对于语句含义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拓展延伸就很轻松了。
四、通过教学活动展现情境
李吉林老师说:“孩子是喜欢欢乐地活动着”。且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又是极其好动的。她还说:“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儿童的活动,就有儿童的主体位置,就谈不上儿童知识、能力、潜能和情感的主动发展。”可见,课堂上为孩子们创设活动的情境舞台是有必要的,这也与新课标中的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的要求相符合。因此,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发言、探索,更要设计一些有益的活动情境让他们参与其中。如在教学《郑人买履》这刚寓言时,在几次读文、看插图、引导理解大义之后,学生们已基本上掌握文章内容,为了进一步体会寓意,我让学生分组进入课文情境表演,并对此活动做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把握好人物的特点;二是编好人物该有的语言,注意语气;三是准备好道具;四是抽查三个小组上台表演,并评选最佳表演奖;五是你怎样评价这个人?孩子们听清要求后,各自忙开了,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当我走进一个个小组时,只见他们认真、严肃地表演着,有了开始的小组内准备,上台来的三个小组都表演的很精彩。这样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孩子们自己亲身体会人物的思想,再谈文章的寓意以及个人的体会时自然是如河中之水呼之欲出?
情境教育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李吉林老师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开采出了五彩的矿石,要让这些矿石发光发热,需要我们迈开坚定的步伐走出个人的风采,真正让情境教育在更多的课堂上盛开鲜花,让语文教学真正展现它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