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洋县槐树关镇中心小学 723304
学生的一切活动动离不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产
生无穷的力量,可以战胜学习上的所有保障。像孙悟空单凭金箍棒一
路劈荆斩刺,三打白骨精,通过八百里火焰山直奔西天取回真经一样。
做出势不可挡之功,修成正果。我国文圣孔夫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我国春秋时代的教育就是把“兴
趣”排在了首位。兴趣越浓记忆越佳。记得本人开始从教的上世纪
80年代,当时又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片《战友》,有这样一
个镜头战斗中用报话器联系主人王“我是我成,851"之声音,小学
生看了后人人都把鼻子捏住喊“我是王成”有个别调皮孩子在教室也
这样呼喊。我一开始看了很生气,后来慢慢地悟出孩子对这句话理解为
报机发出的声音,所以人人喊,这是一种兴趣。所以学生记忆永久,
人人成了王成。我何不把兴趣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呢?因而就萌发了一
种想法,请同行们讨论,敬请各位斧正。
一、投石激浪。
水不激不活,死水一潭。日子久了,只能腐朽,而激活了的水才
能产生动能。老师要多动脑筋,多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教二
年级语文的《回声》一课,把学生带到村口的石拱桥下,用双手各拿
一石子撞击,就发出了回声.在桥下大声呼喊让学生自己感受回声。
然后又用手往桥的下游水中投石激起水波,荡漾到岸边又返回去了,
形成了千万个同心圆,就这样又让学生理解了可见的“水波”。速将
学生带到桥上面让学生阅读事先带好的课本,自读《回声》三遍后分
组讨论回声这一自然现象,又引申到“声波”。学生在老师的点画下
极其容易地掌握了声波,又回到教室让班长抄写生字,学生把课文全
理解了。我很高兴,学生更高兴。我高兴地是不费多大劲就把这么抽
象的知识让学生在兴趣中自悟自学了。学生高兴的是通过走出去懂得
了道理,既活跃又学习了知识,还有个别学生学会了画石拱桥。只是
合成,一箭双雕,这节课我说的话约10句,事半功倍,我又让画图
的那位学生把作业交给了他们的美术老师,又受到了称赞,学生又添
了一份喜悦。
二、创造条件,寻找兴趣。
中国流传久远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害人匪浅,教师围绕考试这
个圆点转圈子。学生围绕考试而学习,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早期“脑
萎缩”。我讲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己事先准备了稍硬一点的
纸一张,一把小剪刀。一上课的导语是,同学们,想不想当个小理发
家?问的学生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开始让学生剪两个同大小的
圆片,又让他们折出一个规则的长方形片。然后,制圆柱体。再展开,
计箅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最后把三部分的面积加起来就是圆柱
体的表面积。得出公式:S表=S长方形+2s圆。学生也易学易懂。这是
老师问:我们在学习中有困难时,何不想法动手操作呢?学生顿时牙
咬下嘴唇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动手做,通过做学真知灼见。老师一
点拨,情绪更饱满,兴趣更浓厚,自己很自豪。骄傲地说:我真行,
我长大了一定能当个科学家!
三.乐学、会学、学会。
我们每个人小时让妈妈喂饭吃,后来慢慢地会用手抓饭吃;再后
来就会吃饭了。久而久之,不但会吃饭,更重要的是还会评判自己吃
的饭了,到现在就自己做饭吃,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我在此不必多说,
想必人人都是这样过来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让他们乐学。
所谓乐学,就是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只有乐学,才能形成持久的
记忆。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儿时,做错了什么,家长批评一顿后叫
去再做,心情不高兴,压根就不愿做。而此时出于无奈,不做不行,
岂能做好?所以说只有心情高兴,愿意发自内心地去干事,才能干好。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掌握方法,才能干好,也只有这样让学生形
成有机地层层相扣,环环紧连,有形地链接。同时,在此不得不一提
的是老师的另一高招必须出手,评判学生的杰作,及时表扬,纠正谬
误。这时的表扬也将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是学生觉得“我能行”,
“我会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技能。这样的工作方法多么轻松,多
么愉快。
实践证明教师熟练地驾驭了开发学生兴趣的技巧,中国人教育
教学事业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