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立足教材 知识和文化并进;放眼高考 技能与应试双赢--作者:周云
陕西省洋县中学          723300
                                         
     在2012年高考英语试题辽宁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Mum,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lend me a few dollars until I _____ on Friday. (2012辽宁35) 
A. get paid   B. got paid    C. have paid   D. had been paid
     此题正确答案为A。意思为“妈妈,不知你能否借我几美元直到周五我发工资(还你)。”很显然,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句子。命题人非常聪明借用了来自于英文媒体的原句设置了一道高考题,这不仅仅是一道普通的时态考查题,更重要的是句子当中还包含着浓浓的英语文化气息和一种生活教育理念。伸手借钱本来就是一件让人尴尬的事,尽管是最亲的关系---母亲和孩子之间,还是让孩子难以启齿,好不容易下决心才说出口,而且还不敢肯定是否如愿。句式委婉充满了一种商量、心里没底的语气。西方的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更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理财意识,即便是母子之间也需要有“明算账”的观念。如何来体现这种不太肯定的、委婉的语气呢?称呼语Mum之后,使用一个陈述语序的表达方式I was wondering if…让做题人走进了误区,已知时态是过去进行时,是否意味着对所选时态有所暗示呢?备选项中出现了和过去相关的一般过去时(B)和过去完成时(D)增大了考查难度。其实只要理解句义,体会到说话人的身份和处境,应该感觉到这不是在考查如何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表达了说话人在张嘴前的那种矛盾、那种忧虑和那种不好意思的心情,“我一直纳闷你能否做……”could的使用更加体现了委婉之意,所以until之后的时间状语从句谓语动词选择A借用一般现在时表现将来意义,完成了说话人想传达的完整信息。
      简单的一道高考单选试题让我们思考许多,在考查英语知识的同时,又有多少让我们深思的文化信息和教育理念蕴含其中?随手翻开高考真题,不管是单项选择、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书面表达无不渗透着英语知识和英语文化的博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才得以体现和发扬。学习语言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通过学习去领悟和吸收一种全新的文化,开阔视野,提升品位。无论我们什么时候手里拿着什么英语教材,我们看到的绝不是孤立的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我们还应该了解和挖掘知识的背后传递给我们的文化信息。教给学生英语知识,同时还应让他们享受体会英语文化和更多有用的信息,为他们的一生成长和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我们所学的五册必修课本和三册选修课本共八册教材“music”这个学生比较喜欢的话题总共出现了三次,为什么会反复了?其实每一次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层次各不相同。那么同一个话题之间又有多少亮点值得反复引用呢?Book 2 Module 3 Music 受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限制,十页的内容有关音乐词汇认知(乐器、音乐种类等)不仅介绍了三位西方古典音乐巨匠Haydn, Mozart 和Beethoven的生平简历,且在cultural corner中认识了中国当代音乐家叶小刚,古今中外,简洁全面。通过文章介绍音乐对该话题有一个初步了解。在Book 6 Module 4 再次接触Music无论是词汇还是阅读量均明显增加,十四页的内容显然对学生要求也在提高。这一模块主要通过认识中国民乐,借助对一位中国琵琶演奏家刘芳访谈完成阅读任务和语法要求,而在其他部分不仅再次延续对中国民乐形式欣赏演绎,更主要介绍西方音乐表现形式(音乐剧、街头音乐、格莱美音乐奖),丰富多样,以期引起年轻一代学生的认可和共鸣,采用熟悉话题加深完善对知识文化的渗透学习。再看Book 7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话题更加具体,直接让学生了解诞生在美洲的音乐形式,除了众所周知的blues, jazz,还有陌生的gospel music, soul music, 更有学生熟知感兴趣的hip hop等日渐流行的音乐形式,香港音乐,改变音乐世界的美国人等诱人的题目,从其前生后世的渲染力和影响力让我们完全徜徉在音乐海洋中陶醉流连。一个熟悉的让人关注的热门话题更是我们经常在试题中看到的材料所涉猎的内容,也许单词、语法都基本认识,但材料的背后所涉及深层文化意识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一头雾水,无法迅速完成阅读任务,更不用说阅读的准确率能有多高。
      研读每年的高考真题,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人如何利用试题这一载体去考查英语学习中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不仅仅是知识的单一体现,往往还表现出更全面更强大的信息。陕西卷2012 一篇完形五篇阅读总共提供的六篇材料题材各异,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要想成功率高,除了丰富的词汇量坚实的语法基础,还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作保障。D篇阅读理解材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说明我们的穿衣打扮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在工作场所,还代表公司、单位,所以要注意形象。作者还以自己“招聘经理”的身份来说明对员工着装的要求。如果不去设想一个什么样形象才会赢得公众的好感和认可,又怎能快速完成D篇的理解呢?着装礼仪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是一个值得注重的问题。题型设计有细节理解、主旨大意还有推理判断,而抠字眼是无法完成推理,必须通过字里行间和相关正确信息背景联想才能排除掉干扰选项,选择正确判断表述。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其实学习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活动。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能够站得高,看得远,不满足于词汇语法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去欣赏语言,引进文化意识在教学之中,想必我们的英语课堂也会神采飞扬,生动有趣,学生肯定会学习领会更多更深,会更加激发学习的热情,进而推动明辨能力,审美意识,提升做人品味和学习质量。关注学习全部,知识学习和文化学习齐头并进,这样坚持下去,久而久之才会养成技能,最终笑对高考,取得技能和应试双赢。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