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强县安乐河镇中心小学 724400
要想课堂教学有效,就得上好课,但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呢?下面谈几点个人感受。
一、 阅读并理解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
比如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这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有人认为一堂课好不好,要看三个方面:是否积累了知识;是否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比如对数学教学的看法。有位数学教育家认为:“无论是对于 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 、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这个看法是正确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中培养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 、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不论一个人今后从事怎样的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不再会解中学的数学习题,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数学观念永远支配着人的思维,发挥着无形的作用。
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理论知识,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学会思考,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教学实践,才有可能上好一节数学课。
二、 好心情易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把好心情带进课堂感染学生,就会让学生愉悦幸福,兴奋激动,开启心智大门。好的心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好心情有助于建立和谐、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了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操作、尝试、讨论、质疑,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潜能得到发挥。
作为教师,我们既是组织者、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习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融进学生群体,参与到学生中读书、讨论、游戏、玩耍,才能营造真正的和谐民主气氛。“民主理念”是教学成功的基石,是学生主动参与、走向成功、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我们应当常问:我是否真的走下神坛,走进了学生心灵?
三、好情境好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作为一节好课的幕后策划者,其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课以及本堂课能否顺利进行。
比如我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节时,可试问同学们校园内的草坪为什么总是被踩去一个角?这个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同学们走路总爱赶捷径,即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试想这样的故事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好的问题情境、恰当的导语设计能瞬间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而要想达到这些,每堂课的导语一定要自然,最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中引出问题,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提出如何解决问题,进入课题,这样学生思维自然随着问题迁移,将新旧知识连成一片。特别是创设问题情境时,导语一定要具有概括性、启发性、严密性、准确性、实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自己动手得到答案走出课堂。因此,每节课的导语是组织好一堂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而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却忽略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是直截了当进入正课进行讲解,也有的教师的导语却显得牵强附会,这样势必影响学生及早进入学习的状态。 好的问题情景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的“铺路石”,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所以当我们备完课,准备掩卷而息时,要常问:明天的课是否创设了最佳问题情景?
四、赞美学生
一声轻轻的问候也许就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一个淡淡的微笑也许就可以让低下的头勇敢抬起;一句“你真棒!”“相信你自己!”或许就可以引导自卑的心走出迷雾。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把自信和爱种在孩子们的心间。
老师的表扬要及时,要看准时机,要讲究艺术,要恰如其氛。值得强调的是表扬要真诚,装出的笑脸带着讥讽,虚假的语言带着嘲笑。我们要调整心态,真正赏识孩子,关注孩子进步和发展。
老师的表扬是最廉价的“润滑剂”,可又是最高档的“调味品”,我们经常要问:是否真心真意爱孩子。要想课堂教学有效,就要上好每一堂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