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谈科学教学中的教师定位--作者:潘先刚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杨武乡平田小学    561012
 
科学教育的中心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教学的任务则变成如何去支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创设出有利于科学探究学习的情境,教师工作的重点由过去的直接灌输转向引导、推动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思想不是“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这就要求在科学教育中必须重新确立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应该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创建适宜的科学探究环境是维持科学课堂探究的必备条件。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活动材料、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上的保障。
1.准备有结构的活动材料。
没有足够的活动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想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是非常困难的,即使进行了探究活动,也难以开展和深入。因此,在每一次探究实验活动前,都必须精心钻研教材,设计探究活动,准备有结构的探究活动材料,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有结构材料的准备活动中来。在组织学生参与准备材料的过程中,通过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准备活动材料,应准备哪些活动材料,以及如何准备活动材料等。这样做既解决了由教师准备材料的精力、时间有限的问题,又避免了学生研究过程中需要材料时教师却无准备的现象,更会使学生因准备的材料不同,而设计出独特的观察、实验、制作方法。
2.保障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
在孩子们的心中,“做”的愿望永远那么强烈。路培琦老师说过:“经历就是人生。”只有亲身经历了过程,才会有真切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留在脑中不可磨灭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时间。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当学生猜想声音可能是由物体的振动、碰撞或弹拨而产生时,教师引导各组学生利用桌上可发声的3—4种材料,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各组学生纷纷汇报:有的认为声音由碰撞产生。并用敲鼓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说法,其他组马上反驳这种观点,认为声音并不是由物体l的碰撞产生的,因为只需轻轻拨动就能发出声音,而且锣碰撞产生声音后其声音可以延续好长时间。‘最后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可以想像,如果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学生只能流于形式上的“争论”,而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观点和相应的证明实验。
3.科学地安排学生学习的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学习小组的形成、学习环境的布置等。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每个孩子被安排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性化的活动。现在我们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形成探究群体,通过合作实验、交流讨论、倾听思考他人的观点,从而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另外,营造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校园环境也尤为重要,在物质文化环境方面,我校在开放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设备、活动场地和开展动手实验的材料的基础上,还创设了科学走廊、种植园等校园环境设置,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引导者
有人认为,既然科学学习注重方法的学习、过程的体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教师就不必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最多在开始阶段当个引路人,中间的准备阶段尤其是探究实验阶段不必参与其中,教师只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记录来评定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即可。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师、学生与探究对象三者之间、交互作用而实现的,三者不能或缺。‘在学习中,尽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但是教师仍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的帮助、适时的调控,教师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依据具体问题的特质,依据活动情境的特点,把握辅导介入的“度"。既帮助学习者克服困难,又预留给学习者主动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并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动手解决问题,铺路搭桥,促进学生亲历探究。这样就能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搜索解释证据,最终形成结论。在刚开始的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教师就像一位引路人,不断地给学生指导,直到他们可以独立地探究。
三、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亲密伙伴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教师的言行更是学生学习的范例。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能做旁观者,也应该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探究过程电的细微变化,为后续的交流、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每一堂科学课都拥有许多探究活动,而且很多探究活动都要占据很长的时间,教师除了在课前作好准备以外,在课内各个探究活动中也应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其中,适时射导,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在什么地方产生了困难,从而有效地引导、把握教学方向,还可以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并使探究实践得到完善。同时,课外探究活动有许多课外延伸活动,如果教师能自己去探究这些活动,对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会起到催化的作用。
总之,在科学教学的实践中,科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让学生融入科学探究的情境之中,感受科学学习的魅力。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