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作者:陈晓青
                                 陕西勉县武侯镇驿坝小学         7242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关键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借助于语文知识载体,进行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是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是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下面就谈谈我个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人格魅力。
    亲和力感染学生。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多是从喜欢这一学科的任课教师开始的,这是由学生的认知特点趋于感性化决定的。这是教师的亲和力尤显重要,得体的外在形象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优雅的言谈举止能成为学生崇拜的楷模,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更能得到学生的倾慕,灵活生动的授课艺术亦能打动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让学生获得对课文情节的体验。如此,师生自然能够一同分享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有意识的渗透文章所具有的思想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积聚而成,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语段,教学是要抓住这些关键语段,带领学生细心读,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从中体味,使学生自然而然得到启迪。课文是思想和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把二者紧密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以《飞向月球》为例,这篇课文完整地记述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其中,第六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宇航员登上月球后看到的奇异景象。在指导学生品读重点句“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飘浮在茫茫的宇宙中。”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这一句中你认为哪几个词语应重读?为什么?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出什么?经过一番讨论分析,学生大多能抓住百看不厌,耀眼,茫茫等词语去感受宇航员登月后看到月球时的喜悦心情,体会他们对地球思恋、热爱的情怀。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实践的德育功能,加强语文教学实践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增知长智,又培育品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语文教学中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互助合作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样从小让他们养成以良好的心态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宋治千发表于:2015-9-10 12:38:36
收到后请回信息 我是她的学生,谢谢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