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过五关”,“斩获”材料作文--作者:李洪刚
                            重庆市武隆县羊角中学校          408525
    2013年我市中考语文作文命题揭晓,其中材料作文的回归既让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虽然我市自2009年后有三年未考查材料作文,但纵观近几年市内外的中考材料作文命题早已成为趋势,加上高考作文的命题一直以材料作文为主打,因此中考材料作文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但作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这一软肋,其中材料作文又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需要引起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加强材料作文的训练和写作,这样才会在中考场上赢得主动。
那么什么是材料作文呢?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写作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主题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若按材料形式划分,可分为记叙性材料、引语式材料、图画式材料等;若按材料来源分,可分为引用课外经典故事、取材课内名家名篇、衍生试题阅读美文等。
由于材料作文读写并存,一题多查。这种作文形式既要考生去认真读材料,同时又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把握进行写作,这样能真实地反映出考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以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加上材料作文还具有内容的多向性、体裁的灵活性、思维的诱发性、写法的多样性特点。
俗话说考场如战场,要想在中考场上夺魁,平时必须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笔者就材料作文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具体的做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解题审题”关: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勾划出关键词句,理解材料所蕴含的主题。示例:“人的成长,犹如在沙滩上行走,每前进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人生中的每一步,有时至关重要。莫顿•亨特受益终生的经验,正是源于小时候的一次亲身经历,走一步,再走一步,铸就了他一生的成就。”这则材料蕴含的主题是“人生中的每一步,对一生的成就很重要”,每个人都要明白“写什么”(围绕什么主题写作) 。  然后弄清写作要求,标记重点词语,明确“怎么写”?关键词:自己的生活历程,一个或几个感受较为深刻的片断,具体真实地描述事例,反映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如思想认识,道德修养,知识技能,体质体能等等。
    二、“立意选材”关:把材料中的“每一步”与写作要求中的“一个片断”联系起来,精选自己生活中关于“成长和进步”的材料,突出“思想认识,道德修养,知识技能,体质体能等”一两个方面的“成长与进步”主题。注意材料要真实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展开联想和想象,提取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中反映“成长与进步”的经典事例,活用积累的相关素材,从小处着手,写新近发生的事,凸现主题,用真情打动读者。命题中给出的材料例子在作文中可引用,也可不用,但你的立意或观点必须是从材料中来的。
    三、“构思拟题”关:可以运用第一人称正面叙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进步表现,也可用第二、三人称侧面烘托;可以调动已有的写作经历,引用、活用、套用读过的、听过的、写过的素材;可运用首尾照应、画龙点睛等常规结构,也可用悬念、误会、巧合等新构思;还可运用题记式、标题式、书信体、日记体、专题论坛;运用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或写记叙文,或写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散文。拟题时,可引用影视名、教材或阅读资料中的文章篇名,可化用歌词、名言,可逆向思维,创造奇境等,题目要简洁明了,宜在2——10字之间(不绝对)。在草稿纸上拟三四个题目,从中选一个最好的。
   四、“开头过渡结尾”关:开头可直接点题,可设置悬念,可描写环境,营造氛围,引出人物事件,可引用名言或富有哲理的短句作为题记……开头语段不能过长,以30至50字左右为宜,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抓住读者的眼球,过渡要自然,结构要合理。结尾要揭示主题,或前后呼应,或抒情言志,或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遐想。
五、修改升格关:作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哪位文学大师的作品没有经过仔细雕琢,因此作为中学生更应多修改自己的文章。当我们完成作文之后,自己默读一两遍,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并注意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是否正确无误,不乱涂乱改,确保卷面整洁,让阅卷老师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评我们的作文。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我们的佳作蒙受“窦娥冤”。
   古有蜀中大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留英名;今有我莘莘学子学习路上“过五关斩获材料作文”,在中考场上夺理想成绩写青春。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有一种钻研精神,坚持不懈地写作,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