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河县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251100
关键词:美术活动、教师的语言、创造性
摘要: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和蔼平等的语言,营造幼儿的创造氛围。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运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创造信心。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具体形象、富有启发鼓励性的语言,可以阐明幼儿创作的意图,营造适合幼儿创造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信心,引发幼儿的创造动机,点拨幼儿创造过程中的困惑。
一、运用和蔼平等的语言,营造幼儿的创造氛围。
幼儿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倘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严肃有加、不苟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交流,则会使幼儿心理上感到紧张、畏惧,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无从产生。
如何运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营造幼儿的创造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经常用商讨式、议论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和幼儿形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愉快的作画,创造火花时时闪现。例如在画《葵花》时,可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自然角去观察葵花,和他们一起讨论葵花的颜色形状、大小高矮,绘画时对孩子们说:“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葵花的画法吧,葵花的花盘总是转向一个方向吗?”……讨论中教师不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幼儿,而是用平等探讨的口吻让幼儿自己寻找正确答案。在画葵花时,有的幼儿说应先画花盘、再画茎叶,有的说应先画茎叶、再画花盘。而教师也不要急于下结论,只是提议:“这两种方法都试试,看哪种方法容易画,画的美。”这样,幼儿的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
二、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其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用幼儿所理解和易接受的具体形象的语言向幼儿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与幼儿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住幼儿理解创造意图,使幼儿的创造活动既能基于教材之上,有发散与无限空间中。例如在画葵花时,可把葵花比作葵花姐姐,孩子们便会创作出了人物画的葵花,那葵花张开笑脸,迎着太阳,扭动腰肢翩翩起舞;当教师把大树比作妈妈时,孩子们会让春天的大树妈妈为有了树叶宝宝而欢笑,会为秋天的树叶妈妈因失去树叶宝宝而难过哭泣……在幼儿幼稚的心里,他们会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所以,教师生动具体的语言能增强幼儿的理解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力,有助于幼儿浮想联翩,让幼儿富于幻想、富于创造力。
三、 运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创造信心。
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要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有的小朋友胆小,绘画时不自信,常用胆怯的声音说:“老师我不会画,我画不好。”等等。这时,教师要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鼓励孩子:“瞧,你画的小鸟张开翅膀飞得真高,你画得挺好,接着画吧!”老师的亲切鼓励,消除了孩子心中的压力,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有的孩子想创新,可结果和别人的一模一样,这时,教师要从孩子的作品中寻找一点一滴的不同点,进行夸张的表扬:“你这里画得和别人不一样,真棒。”这样的鼓励会让幼儿对自己的创造力充满信心,他们会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停的实践,最终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四、 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创造活动。示范讲解中,教师对现有的知识应有开放的态度,再向幼儿陈述知识的同时引领幼儿进行探索,敢于提出疑问。例如在画《炎热的夏天》时,孩子们由于有了切身体会,画中都表现出了夏日炎热的特点,画得很成功。在课堂延伸时,可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夏天变得凉爽一些呢?请把你的想法画下来,明天带给老师看。”结果真是太丰富了,有的小朋友画了空调、电风扇;有的画了去游泳;有的画了到南极去;还有的把太阳涂成了绿色、蓝色、白色等等在陈述他们的作品时,有的说:我给太阳穿上树叶做的衣裳,它就变成绿色了,也就不会那么热了;有的说:我想让太阳到大海里洗个澡,给他降降温,结果被海水染成了蓝色;还有的说:我给太阳吃雪糕,可它吃得太多了,结果结了冰,变成了白色的,真是太凉快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像万花筒一样美不胜收。
总之,教师鼓励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的语言,是开启幼儿创造想象之大门的一把钥匙,我们要运用好这把钥匙,因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造为特征的世纪,创造教育是世界的主流,我们幼儿教师也要有紧迫感,要从娃娃开始抓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