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东县义圩镇初级中学 5315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九年级学生正处在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很多化学问题充满了无限的想象,有着渴望了解化学知识的强烈愿望,如果教师从九年级开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进而转化成知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长期的求知欲。应该说学好化学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满足好奇心和兴趣为主的”。下面浅谈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重视绪言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绪言是第一节化学课,学生们会感觉既新鲜又激动,教师要力求做到激起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出现一个爱好化学课程的好势头,“绪言”教学时,我先做实验“小纸花变色”、“铁丝变铜丝”,然后才引人新课: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习一门充满趣味、神奇而又科学的新课程-----化学。那么,什么是化学?你们想知道吗?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你们想了吗?刚才的神奇变化,你们想探究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世界,去探究化学的奥秘吧。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插图,教师最后讲解、归纳,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化学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资料,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我们必须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目标和理想。
二、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初中学生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学生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获得知识。
教学中,一是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黯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地思考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
三、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如讲“水的净化”课题时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教学时以生活化或趣味化的问题引人课题:“混有泥沙和菜叶的污水和纯净的水油什么区别?”“自然界中的水是不是纯水”等。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而介绍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示意图、净水的常用方法、过滤操作等,让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都处于兴奋、好奇状态,这样学生就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现象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一旦学生几次被难倒,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现象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要点很重要。教学中,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可用分批识记;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要分类、归纳、综合,把知识整理成“知识点”,把相互联系的概念连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知识网”,这样把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综合的网络体系,可以避免知识零碎和死记硬背。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要多变、求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