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谈农村小学的普通话教学--作者:饶用生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后箐乡后箐完小   675813
      学好和运用好普通话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学好普通话有利于减少方言隔阂,方便方言区人们之间的交往,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再加上长期封闭式自然经济所形成的方言习惯根深蒂固,这就形成了汉语方言严重分歧,所以学好普通话,能减少我国不同地区人群交流,其次,学好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家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随着普通话的发展,青少年学生不得不学,普通话已经是我国的官方语言,学习普通话成了每个学校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小学生,只有从小开始学习普通话才能更有效提高语言的规范性。
     走进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必要的教学环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描写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寄托理想,作者叙述一件事情、描写一个人物、说明一个问题、论述一个道理,在独特的匠心妙笔之下,无不饱蘸着酣畅淋漓、强烈鲜明的爱憎感情。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读好一篇文章会心荡神弛,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豪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小学生,要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通过朗读大量书籍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生活信念,振奋进取精神,激发斗争意志,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当前朗读教学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朗读时间不足,口语交际不到位。
    农村小学课外朗读时间就较少,语文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读了”,“好,就讲到这儿了,剩下的你们找时间去读读”。一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远远不够,贯穿语文课堂的是老师问学生答的“讲问式”教学,或是一堂课只听到老师埋头讲学生拼命记的“一言谈”式课堂。在课堂上,老师把自己当成了讲台上的明星,剥夺了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课堂上缺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时间,缺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口语交际。
   2.范读、朗读指导不够、不到位。
   农村小学一些语文老师,尤其是那些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语文老师(特别是非专业老师),粗略地汲取了朗读教学的指导方法,认为凡是课文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甚至是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就让学生说说感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且学生朗读课文时老师只是一味地强调“要有感情朗读”“要有抑扬顿挫”,老师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指导,老师范读也不到位。
    3.学好和运用好普通话,教师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还有少数教师专业不对口,普通话基础不扎实,加之被地方方言同化。我听过很多农村小学老师授课,很多老师纯粹是用方言教学,也有大部分老师尝试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但语音压根儿不对,发音错误的很多,学生在朗读时带有浓浓的地方特色。课堂上常常出现“s”“sh”不分、“j”“q”“x”不分,比如说“事情”读成“sì qíng”,还有前后鼻音不准是常出现的事情。学生朗读没有感情,平淡无奇,拖沓冗长,没有音准,南腔北调。
     课堂朗读,更多地要有符合课文感情而又有感情适度控制的字正腔圆的表情朗读。感情要内在,切忌太外露;要自然,不要矫揉造作。要做到这一步,当然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如在朗读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再见了,亲人》第三自然段时,就要强劲有力,充满激情;在朗读《草原》一课时,主要以叙述的语气,不需融入过多的情感。这些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自主去读,不能灌输强迫去读。
     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1.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运用普通话教学水平。2.教师要在教前学,教中学,教后学,不断进行反思。3.组织诵读经典诗文。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朗诵的美妙,激发朗读兴趣,通过组织学生诵读古诗文经典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师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师生积淀文化底蕴,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氛围。
     4.组织师生朗读比赛。教师参与比赛,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美文诵读尤其重要,因为教师读得多,学生就读得多;教师读得好,学生就能读得好;教师读得美,学生自然而然也能读得美。只有教师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才能使学生更容易融入文本中去,从而喜欢课文,了解课文,进而理解课文。好多课文都是从经典的文章中节选而来,朗读比赛时学生最好选择教师已经教过的课文更能让学生赛出水平,如若选择没有讲过的教材,学生必有许多生字误读、错读,更不会停顿、分句,对于文章的情感体验就不用谈了,通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5.开设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每日一次的校园广播,组织一批批小广播员轮流进行广播,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6.加大说普通话宣传力度。向社会宣传,向师生宣传,校园内张贴“请讲普通话”标语等,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提醒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自觉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总之,作为一名骄傲的中国人,就有必要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讲好普通话。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