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之我见--作者:吴卉
                               陕西省蒲城县北关小学   715500
     摘要: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教材中都以情境图作为呈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直接从图中获得信息,体现出教材生动具体生活化的风格,同时弱化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我们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抽象能力;明晰数量关系
    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即使很简单的问题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有些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稍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了,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双基”教学, 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教材中都以情境图作为呈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直接从图中获得信息,体现出教材生动具体生活化的风格,同时弱化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我们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解决方法。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我结合常规教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谈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是从看图列式到图文应用,再到文字应用,做这类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会看图、看题、审题。必需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着手,也只有通过学生表述题意,才能 更好地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意图。因此读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正确、流利、完整地读出,是相对比较困难,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攻克的一道难关。在呈现情境图时,即便学生只言片语地阐述出大概意思,也要即时给予肯定,教师应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完整讲述出题意就成了教学的关键。
     如在教学《用数学》时,图中呈现出的大括号和问号时,对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这时如果让学生一下子就去提问题,显然操之过急。因此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意时,教师从中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个表述图意的环节得到成熟的时候,学生就对提出的问题水到渠成。又如:大括号在下面,一共有13个松子,篮子外面有5个,问号打在篮子上面。学生可能在草率地理解题意后,列出算式:8+5=13(个)。这时教师会重新引导学生慢慢地说清楚已经知道的数学信息,从而抽象成完整简洁的语言讲述:“一共有13个松子,拿走了5个,篮子里还剩几个松子?”通过让学生讲述题意的同时,在提问题的时候把数学信息也说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计算得出来的。让学生重新审视问题,对自己所解决的方法进行评价及反思,与此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解决问题。
    二、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数学学习决定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现在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学校课堂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因此课堂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课堂中,加强问题解决的学习是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切入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能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景中,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研究具有开放性的实践问题。一方面,数学开放性的实践问题教学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新的办法或策略,达到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效果。比如呈现这样一幅图:有一队小朋友在排队进动动物园,队里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我的前面有8人,我的后面有6人。”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像这种抽象的问题,单靠文字是很难在脑中建立表象,往往学生会计算出14人。像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试着用学具摆出来,或用自已容易理解的图形代表来画出示意图。还可以请几位学生上来扮演里面的角色排排队,把题目的情景再现,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直接体验题意。学生通过具体数据验证出刚才计算的答案是错误的。在理解题意后,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选择条件和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突出题意培养学生明晰数量关系
    一年级数学中主要教学加法和减法,在教学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之前,学生已经认知合是加、分是减的意义,通过对情景图的诠释,加深理解加减法意义,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选择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收到更好效果。           
     学生通过对情景图的观察,再通过讲述图中的意义,明白到第一幅图是解决两束汽球一共多少个?在解决“一共”的问题时,知道用加法进行计算,因此就要学生自己搜集数学信息,找出每束汽球的个数作为两个加数。第二幅图是解决右边一束汽球有多少个?在求“部分数”的问题时,学生要知道求“部分数”,先要去掉“另一部分数”,就要用减法进行计算,因此就要学生搜集出总数8个和另一部分数6个,分别作为被减数和减数。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结构图训练,明晰题中的数量关系,形成有效的解决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而言,解决问题的教学是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是贯穿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各个领域之中,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实效。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字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