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龙川县实验中学 517300
摘要:课程改革,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学好地理。
关键词:读;析;图文结合;现代化教学;练
在课改的推动下,地理教学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核心的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学好地理。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呢?
一、读
读图是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以达到以图知地的目的,其中读图顺序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读图,然后教师坚持按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阅读地图,收效明显。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先读图名有着开门见山、排除干扰、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图例是一幅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阅读和熟记重要的图例,是轻松获知图中信息的基础;然后再读正图就显得较为轻松、事半功倍。读正图时一般要根据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①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②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等;③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
二、析
析图就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讲,析图可从两个层面进行。①第一层面:挖掘信息。地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像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布局和特点、人口分布与流动等,如根据青藏高原的位置、地形去分析它的气候特征和高寒农牧业的形成,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交通、矿产等条件分析其成因。②第二层面:提炼信息。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分异。
三、图文结合
1、将图中的信息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或表格总结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记忆。如(东亚季风气候图)教学中,可将留转化为表。
2、将课文中的文字信息变为图表形式。又如寒暖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可转化为两幅图。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地图和文字有机结合,既发挥地图直观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突出的特点,又发挥文字表达扼要明了、言简意赅的优势,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认识。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和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大大地方便了地理教学,使单调乏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如制作 “地球围绕太阳转”,“雨的形成”的动画,形象地演示地球的运动变化规律,雨的形成过程。利用网络中的图片,文件介绍地理知识,很多过去只能凭想象的情景一下子跃然于眼前,学生进入了一片神奇的天地,又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中国气象网,中国旅游网,中国铁路交通网,让网络全方位向学生展开,使他们应接不暇,大饱眼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
五、练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地理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些典型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并及时完成,而通过练习还能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知识缺陷,从而有助于教师及时弥补、及时矫正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理解、当堂巩固的目的。在选择或设计习题时,应该把握好难易的尺度,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同时习题涉及的知识要相对全面,并要突出知识重点和思维难点训练。例如,各种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和分布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在精讲时可利用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要求学生逐一找到其在图中的效应位置,并引导学生找到它们的相互位置,从而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应用空白的政区图,要求学生填出地名,从而可以化解空间分布的难点,并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繁重的死板的教条中走出来, 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风格, 努力开创中学地理教学教改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