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东泉中学 545206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整体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本文通过学习及教学经验,以不同角度分析了创新教育在新世纪的重要性,鼓励教育者大胆创新,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法去培养新的人才。
关键词: 创新的意义;因素;创新的实施
如何让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机制真正全面的深入落实和实施,扭转传统教育思想不良部分的束缚,用新课程的思想观念,冲洗传统教学观念不良部分的污泥浊水,挣脱束缚我们几十年的影响学生能力发展、限制教师展示才华和发挥空间的铁链枷锁,跨越式的达到新课程精神要求的境界。是摆在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和体育与健康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一年来,在总结过去我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特别是实施新课标以来的体育教学情况,我们觉得:初中体育教学尽管有盲区,但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在初中体育中提出创新理念是必须的。
一、创新观念没落实的表现
创新意识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然而综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严重不足之外,具体表现为:
1.师生角色的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依然存在,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确立;
2.课堂教学情景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和突破。
3.教学形式单调乏味,未充分利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4.课堂结构不紧凑,教学过程呆板,双边活动极少,情感交流也不够。究其原因是传统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一直沿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接受一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谈不上有创新能力,也就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创新理念的落实
1、领导重视课改 、教师关注课标 各级学校领导,对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十分重视,认识较高,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能亲自带骨干教师参加各类会议接受新理念;走出去处参观学习;深入基层和教师座谈、研讨、研究实施方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对此,广大教师也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探讨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其实质,积极开动脑筋设计体育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形势的需要和要求。在行动上积极大胆进行实验,抛弃框框,探索课改新途径,摸索经验,积极投身校本教研活动,为全面适应性课程进行铺垫。 2、教研形式各异、反思内涵丰富 校本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标准十分提倡的一种教研形式,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通过形式各异的教研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中校本教研制度抓的实实在在,会议组织形式别具一格、会议内容丰富多彩,看课后现场讨论研究,能使看课人、上课人知其一并知其二,明确可取之处、摒弃地方、教师意图,改革意向;不一家之言也不牵强附会让谁接受,共同探讨,教研员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不居高临下。 因为学术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问题。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自我反思,研究讨论,教研员专业引领,上课教师受启迪,看课教师有收获,教研员受启发。真正达到了校本教研的目的。为校本教研带了好头。 3、科学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体育中的语言指的是身体语言,身体语言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知识是能力、素质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传授体育技巧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思维科学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发、培养及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另外,在练习、巩固及复习阶段,把知识成串就显得尤为重要,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能促进消化知识点,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过一阶段是学生各种思维的大会师。学生在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同时,会对语言项目及语言规则有更深刻、更广阔的认识,最后使所学语言真正成为了一种“活”语言。
三、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参加运动竞赛中,学生往往情绪高涨,潜意识和潜在的思想作风很容易完全的表露出来,而在规则、裁判、舆论以及精神文明规范等有效的教育措施下,学生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规范的约束。学生的规范意识会逐渐增强,学生将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而这种体育教学过程是在极为 自然且生动活泼的运动中进行的,因此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法纪观念的形成,对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心理承受能力 独生子女在当今大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当大。由于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多数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有缺陷。当他们在某一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导致人的性格偏离正轨,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而克服障碍和挫折正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体育的实践性、技能性、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特点也决定了体育活动更多的表现为不断遭遇障碍和挫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和提高的特色。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不单纯只是运动技能的传授,对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学校体育的目的也会改变,学校体育将向着多方面发展,如健身、教育、文化传递、竞技、娱乐、情感发展、美育、健康和个体生活化等等。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全的身体是一切才能发挥的基础,所以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的作用无法替代。转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时,思维才会处于激活状态,学习效果才会最明显。
参考文献
[1]国体教结合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人文体育观视野下“体教结合”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江苏省教育 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