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402560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出现错误、纠正错误,并在纠正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错题分析、反思纠正”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以及学生的薄弱环节,并由此采取一些补救性的教学措施,不断重新调整教学计划,突出重点教学,改变不合适的教学形式,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高效课堂。因此,对数学错题进行反思,是学习、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我对错题反思教学的一点感悟。
一、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学习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不能让学生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做题时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甚至不愿意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导致做错的题目一错再错。
二、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但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也即是强调“动态生成"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前提。“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
因此,在反思纠正的过程中,老师应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失败到成功的经历,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数学教学过程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
三、正确的教学观
人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及心理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习的过程不只是正确知识和方法的积累和增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题是学习活动的必然现象。
①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和指导学生分析改正错误是教师的义务。
②错题的产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对错题的辨别、剖析和更正、在失败中反思,吸取经验和教训,应该成为教育和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甚至不可替代的方面。
③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
④失败是成功之母,错题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学生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增长才干和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
四、错题反思路径
对错题的反思一般从错因开始,即这道题为什么做错了?错在计算问题;错在概念不清;错在审题不明;错在粗心大意;错在思维方法;错在类比失当;错在条件结论的理解等等。而对错题的反思,不仅要体现在错因上,很难说学生是因为某一方面的原因而出错的,一般都是综合着各方面的原因。因此,对错题的反思,应进行更全面的反思。
(1)反思试题知识点,构建完善知识网络。即反思知识点上的盲区,还要反思错题中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明晰他们的联系网络,依据“错题”梳理知识点间的联系,完善有效的知识网络。
(2)反思解题全过程,提高思维的严谨性。要反思解题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是否用特殊代替一般,是否忽视特例,运算是否正确,题目本身是否有错误,解题中的语言叙述是否规范等。这样反思,有利于规范解题过程,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克服逻辑关系上的混乱和粗心大意的缺点。
(3)反思解题方法,拓宽思维的广阔性。对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从而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既然这种方法做错了,就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对多种解法进行反思,不仅是简单的改正和检验,而是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解题思路、途径多角度进行观察、联想,其中哪一种方法最基本、最典型?最简单?最妙?各有什么可取之处?通过反思,不仅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还拓宽思路,训练发散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使思维更广阔,解题更有灵活性。
(4)反思条件结论,培养思维的创新性。从不同的角度反思错题的条件和结论,能否改变题目的条件,会导出什么结论,还会不会出错;或者从条件出发,能否将结论进一步加强;或者从错误出发,反向推导,会得到什么条件;又或者能否改变条件结论,使得“错解”变正解。这样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往往会是发现新知识的突破口。
(5)反思错误特点,强化自我意识。错题存在错误的方面可能很多,但是对不同的问题,错误的特点可能相近。在正确认识到错误后,要结合问题的特点,对错误的问题进行分类,强化自我意识,认真改正,避免再犯同样错误。
五、错题反思的策略
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错题反思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主动地进行错题反思,可以有效地促进反思能力发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①避免错题发生的预防
避免错题发生,是一种前反思行为.即培养学生在每一次作业或练习时,能主动地进行检查和检验,以降低错题出现的概率。操作上,应从课堂练习进行训练。
②形成错题反思的氛围
学生出现错题是难免的,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解决错题的氛围,让学生共同关注错题,激发反思错题的热情。这种氛围的形成,一是利用学习小组的方式呈现;二是定期从学生的“错题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错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剖析,充分暴露解题思路,讨论错误原因;三是在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之处,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
③养成错题反思的习惯
许多学生,在碰到错题时,常会偷懒,旁边看一眼抄一抄正确答案了事。因此,要努力帮助每个学生逐步养成独立反思的良好习惯,做到有错必纠、坚持训练。
④善于错题成因的分析
学生是否乐于进行错题的反思,关键是能否分析错误成因。很多学生对练习、检测中的错题,缺少独立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将错题分析的方法教给学生。
⑤记录错题反思的历程
在反思的基础上,建立数学错析本,把反思的过程和成果记录下来。错析本设“题目”、“错解”、“正解”、“错因”、“知识网络”、“思想、方法”等栏目。为便于使用,可以对错题进行分类,一页一题,对错题的分类可以按错因 或者题型等。
结束语: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反思是认知者对自身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让学生学会对错题进行反思,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多次强化,既有效地堵住了知识掌握上的漏洞,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既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只要教师能够扬长避短,灵活运用,就能使错题反思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