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谈如何提高高三历史课的复习效益--作者:蔡小龙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六中学              55352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能力要求相应提高,总复习的有效性成为关注热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提高历史课复习效益,是每一位高三历史教师都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课前研读说明、课中优化课堂,课外加强辅导三方面对如何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三历史;复习有效性
  
  随着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日趋成熟,纵观新课程背景下三年来的高考文综试卷,第一感觉试卷“难”,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考历史试题难度系数逐步提高,知识的覆盖广,注重考查能力。因此高三的总复习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学生平时的知识是零散的,老师要在复习课上帮助同学把将这些知识串连起来。但是学生则觉得“复习课很没意思”老是重复,教师则抱怨,复习课很难上,没新意,没效果。
  究其原因,学生是一方面的原因,他们大多是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不好,习惯于机械背诵,缺乏积极思维习惯。另一方面,我们的老师在复习课上,仍习惯以教师为主体,习惯于旧的复习教学常规,“我讲你听,我写你抄”,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进度,不关注考试信息,不研究考试说明,面对高考题的出其不意,也是茫然无措。因此严重影响复习效果,复习教学便成了低效、无效的教学。
  那什么是复习的有效性呢?“通俗地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1]因而复习课虽然不是新课,但它也不是炒冷饭,它跟新课一样也具有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和德育教育三方面的功能,同时它还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知识、巩固发展的重任,而且它还使学生对高中阶段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综合归纳,达到融会贯通、加深巩固的作用,进而提高历史的学习水平和成绩。
  那么在高三历史学科的高考复习中,如何合理运用新课程理念,怎样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复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复习课前:研读说明,更新观念
  1、认真研读说明,明确教学目标
  要突出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身处高三的一线老师就要认真研读领会相关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文本。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考试大纲》、《福建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等。特别是《考试说明(历史)》,它是我们本土化的“课程标准”,是立足于福建省的省情依托课标编订而成的,它是我们福建省高考历史命题的重要依据。认真研读,才能正确明确复习内容、把握能力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这是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前提。
  如2010年的考试说明,增加“中朝”,删减“清帝退位”,修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的表述,“秦始皇”与“唐太宗”对换。2011年的考试说明则总体变化不大,只有个别微调。和2010年不同的是,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点已变为商鞅变法考点。
  对于变化了的考点,在复习过程中会进行相关的提示,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在复习中少走弯路,尽最大可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2、更新教学观念,创新复习模式
  新课程改革向我们传递了许多新的观念,如“新课程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2]基于高中新课程的高考历史复习在观念上也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人,复习课上也是,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观念,而转向以学生为主,在设计复习教学时,关注的,不应是“我这节课复习了多少内容,而应该是这一节课学生通过我的复习,掌握了多少知识,能提高多少?”只有把学生的想法、经验考虑进去,才能设计出高效复习课教学方案。
  同时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老师拼命讲,学生埋头拼命记的复习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再现等,与学生积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老师不再是复习课中的讲学者,而是复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从而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二、复习课中: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1、巧设情景,增加复习课的乐趣
  在新课教学中,老师往往会设计一些情景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复习课上却不这么做,认为已经上过的课,只是复习就不必要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个误区也导致复习课手段方式单一,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往往老师一上课就是,今天我们复习XX,然后知识串一遍,再讲些练习,一节课就结束了,这样的课堂想要有效也难。因此在复习课中也要创设情景,增加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善于总结,化繁为简
  复习时间有限,教学任务重,要有效的复习,就需要探究对策,寻找突围的方略。复习课是要求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把已学过的知识简单化、系统化、规律化,因此有效复习是一个由厚到薄、化繁为简的过程。
  教师在复习当中就要借助我们省编《教学建议》的教学目标规定,删繁就简“做减法”。准确定位必须要弄清测试说明中的测试能力要求,引导学生借助比较、组合、删减、抽象等思维过程,归纳总结历史的阶段特征、时代特征,形成清晰的历史感,抓大放小,获得一个更核心更简单的规律性知识框架,将学科知识变成学习者的知识。如复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一专题时,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既是课标要求重点,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为了能够在复习中高效率地解决问题,我一方面帮助学生抓住这一专题的主要线索,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起源——湮灭——复兴——发展——成熟,另一方面通过表格形式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总结归纳、化繁为简,从而收到很好效果。
  3、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复习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历史试卷并不回避时政热点,只是在考查方式上具有历史学科特有的含蓄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热点是历史与现实联系“桥梁”,它充分体现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更应该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一切。所以要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把重大时政热点与重要历史知识挂起钩来,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在重大时政背景下系统、有效地复习历史,或在系统、有效的复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现重大时政信息。同时把热点问题考点化、细化,设计成具体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来巩固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迁移能力,增强考前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在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专题时,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与福州的地铁建设相联系,从而深刻了解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交通工具的飞跃发展,促进了各地特别是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4、精选精练,提升能力
  教师除了讲授复习知识点外,还要加强巩固,这就需要善于选题,力求弄懂一道题,解决一大片。高三复习课中知识的重新梳理后还必须有加强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解题训练是巩固和深化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高三历史复习课堂教学不能失去这一环节,而要想抓好这一环节,关键在于精选训练题。选题要有针对性、探究性和新颖性,并对学生的答题进行指导。这样就把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学生分析、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复习课外:加强辅导,强化落实,提升有效性
  1、加强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实效
  余文森教授认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3]
  面对高考,多数学生都会有紧迫感,学习积极性相对高涨,老师要抓住有利时机,一方面有意识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以便生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与学习。另一方面加强个性化辅导,对于成绩相对差的学生,通过精神鼓励,复习指导,检查督促,最终使其成绩逐步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均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不正是我们历史复习追求的目标,复习有效性的体现吗?
  2、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落实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复习的有效性的主动权也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复习完毕,如果不密切“跟踪”强化落实,那么有效性也无从说起。有的学生,上课说起历史,好像什么都知道,可考试成绩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平时学习历史浮于表面,不踏实、不落实,并没有真正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经不起历史考验。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上课+不落实=0;布置作业+不检查=0;100-1≠99=0;抓住不落实的内容+追究不落实的学生=落实。细节决定成败,因此课后,密切“跟踪”,了解复习情况,督促学生自学教材去落实,围绕着考点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答,从而检验学习效果,及时解决疑难,提升有效性。
  总之,如何提高中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问题,跟课堂复习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探讨有效性的文章也很多,以上仅是我的一点初浅的看法。我相信教师只要能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总结那么,就一定会做得更好的。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伟国.基于高中新课程的历史复习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08(1).
  [3]余文森.教授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www.cersp.com)“课堂教学论坛”上,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在线研讨的发言[EB/OL].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