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说”与“动手”能力--作者:张厚华
四川省会理县白鸡乡中心小学                       615112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说”和“动手”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的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家已研究出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大声及时复述策略值得借鉴。我把它和低年级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非常有益。 
关键词:  动手操作;敢说;理解;运用
一、动手操作的同时伴随大胆猜想 
     数学知识一经被阐明和证实,尤其是作为教学内容写在教科书上,它就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而省略了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时,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书上,是和盘托出,还是跟着学生走,还是让学生“再创造”出来,这都是教师一念之间的事。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一个公式,让学生按公式去求周长,学生也会很容易掌握,我没有按着教材上的步骤,而是大胆地尝试,刚开始就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用2根长是5厘米的小棒和长是3厘米的小棒去摆长方形,小组合作,并填写实验报告,学生发现5厘米的小棒摆的实际上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长,3厘米的小棒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已初步发现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是有关系的。根据这种关系,大胆的让学生猜想一下,求长方形的公式是什么呢?这里老师把思维的空间交给了学生,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方法。富有创造力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增加了学生自强自信的意识,摆脱了老师和课本所限定的思维圈子,灵活多变的思维应运而生,创新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猜想,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要重视猜想. 
  二、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敢于说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不紧张,没有怕说错的心理负担,将学习活动视为主动参与的过程。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给不同的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而不应只是几个学优生展示的课堂。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可以让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给予表扬,特别是当其主动举手时,要给他机会回答,并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课堂活动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三、动手操作通过对比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的动手、动脑。大胆的去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严肃的。老师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形有色的学具操作时,他们会倍感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构建轻松有趣的课堂,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技术,无不需要历练。”从实践论的观点看,学生数学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表达实践,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说三点”: 
五、动手操作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内知识,更要关注课外拓展、延伸,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一组练习后,认为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非常得方便,到底有什么运用,学生产生了要算身边物品周长的欲望,学会了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就不需要再去数,计算起来也非常得快,这时候,我就放手让学生去量身边物品的长和宽,再求出它的周长,或者帮助妈妈计算桌布四周所需要花边的长度等等,真正体会到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运用范围非常地广泛,学生的成就感加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为高涨。可见激发兴趣,少不了动手做。
 总之,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注意思维和语言有机结合,可提高学生手、脑、眼、口结合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既深化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叙述题意,既利于促进学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又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对应用题的教学十分有利。俗话说“字无百日功,言需千日熟”。从低年级起我们就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说”和“动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新思考网(www.cersp.com)“课堂教学论坛”。
2、燕国才 著《素质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