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小议提高高中地理复习的有效性--作者:鄢小恬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六中学                                553525
 
 
  摘 要:提到高三地理复习,地理教育者并不感到陌生,但是自古以来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结合教学经历和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敬请共勉。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实施过程;有效性
  回顾以前的高三地理教学,感觉在复习过程中地理学科内容丰富而凌乱,覆盖范围广。由于知识、时间和空间跨度大,所以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学完了也忘光了。如何做好高三阶段的地理教学复习工作,是每个高中地理教师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高三教学工作经验,谈谈地理复习的有效教学。
  一、注重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
  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升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应掌握的内容一目了然,做到胸有成竹。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地基和骨架,对于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掌握,切忌死记硬背,而应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高考出题的重要特点,通常是引用一些素材和课外知识,构成新问题的背景素材,从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但是无论怎么考,其考点依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综合的思维网络,才能适应高考,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重视地图学习,抓住地理的核心内容
  地图是地理的无形语言,只有学会看图、读图、析图,才能够在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背景素材解答地理问题,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而且信息量更大,可以说学会看图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
  复习时一定要有一本比较权威的地图册,最好全校用同一版本地图册,这样就可以把地理要素的分布、地理规律的体现都落实在地图上。例如,在中国地理复习过程中,可以看以下几种地图,即:中国的政区图、中国的气候图、中国的地形图、中国的水系图、中国的资源图、中国的农业分布图、中国的工业中心分布图、中国的交通图、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图、中国的民族、人口、城市、商业中心图等。逐一看图、识图、记图、画图,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此外,还要适当做一些地理各种考试地图的练习。例如,地理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地理景观示意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地质构造图等一系列,只有熟悉这些图的特征和解读方法,才能够学好地理。
  三、注重空间思维,加强地理的能力训练
  空间思维能力是大多数文科考生所缺少的能力之一,而地理学科对于考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成为制约考生成绩提高的限制性因素之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等值线及其应用,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大气运动规律和原因分析(三圈环流),世界和中国区域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地图的判读,各类重要地理的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等。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学习方法。例如,对空间定位和地球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一条重要经纬线去记忆,通过这些在脑海中形成的完整经纬网,想象地球运动起来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运动特征等。
  四、做好全面复习,掌握地理的方法策略
  良好的复习方法是成功、有效学习的保障,那么,在整个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去复习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有重点地去复习,做到查漏补缺,学会自我反思、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和纠错。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技巧,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复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有针对性,有重点,才会提高学习成绩。
  五、专题训练,系统整合
  在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整合训练。基础知识为学生答题提供依据,专题复习使学生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整合训练,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知识体系,促使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六、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高三复习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
  1.讲,要有针对性,除了讲重点、难点、考点、热点问题,同时还侧重复习过程中易错点和混淆点的学习,注重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
  2.练,以限时训练、周练、阶段测试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训练的试题要抓住考点,要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要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间的渗透能力。
  3.评,教师要做到趁热打铁,考后及时讲评试卷,讲评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考点。考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既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提高解题速度和技能,但不要搞“题海”战术。教师要精选试题,目的是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掌握题目类型,研究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和解题规律,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题型,迅速确定答题思路。
  七、建立“错题本”,分析失分原因
  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测试很多,因此学生在每次测试中都会有错误出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这样,教师每讲完一份试卷,学生就在“错题本”上将错误改正,并作正确的分析、归纳、总结。每次考试前,学生再重新看一下自己曾经做错的题加深印象,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长此以往,对于做错的题,加强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做题时认真审题、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测试中获悉,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易错、易混知识点没有落实好;
  2.审题能力欠缺,阅读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其中审题不清导致的失分居于失分原因之首;
  3.对教材的内容不够熟悉,知识网络不健全;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