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小学数学应立足精简,彰显本质--作者:王代国
                              贵州省晴隆县沙子镇坡荣小学        561400
新课标实施后,给数学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原来“枯燥”的课堂变得引力十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人热衷于走“花哨路线”,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喜欢“拈花惹草”。学生看则心动,课后一动不动。因此本人认为数学课应该注重教师内在素养的提高,体现数学的理性美,立足精简,走入“平常课”。精简不等同简单,而是要抓住数学的本质,促进教学。那么什么要精、什么该简呢?
现在有两种不良现象,一是教师语言随意化,导致学生语言本色化。二是教师怕被扣上灌输的帽子,常把自己置身局外,任学生随意交流讨论。缺乏深入的引导挖掘,缺乏必要的提升和修正。1.重视教师的示范。精确是数学语言的灵魂,儿童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首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数学思维语言,加上语气、语调的修饰,让学生乐于听乐于学,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中接受熏陶,获取知识。2.重视教师的引导。在学生发言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内容是否正确独特,还应重视学生的表达方式是否规范,使用的词汇是否精确到位,并及时引导修正。要设计好语言阶梯。比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应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①让学生从左向右看,被除数、除数、商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②让学生从右向左看,在第一句的基础上说出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③请学生把上面的两句话并成一句话,这样学生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理解运用就会深刻透彻。3.难点处、关键处应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但这并不排除教师适当的讲解和学生适时的吸收消化。全班齐说、多人复说的形式也不能一概否定。比如:在空间图形的教学中,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求面积,或把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求体积。这样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经历转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都能用精炼的语言把转化前后各方面的联系说清道明,并深深地记在头脑中。这就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问有法,问无定法,问得多,不如问得巧。教师随时都可以发问,但只有在最佳时机的质疑设问效果最好。1.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直问。2.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反问,为“另辟蹊径”提供思路。3.在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追问。
在教学《射线的认识》时,我借助激光遥控器,展开了一组追问。1.遥控99射向墙面,光点落在墙上。师问:这条光线画出来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线?学生动手画,并说出是线段。2.遥控器射向教室顶层,光点落在房顶上。师问:现在得到的是什么线?学生回答仍是线段。3.如果遥控器的动力特别大,能穿透屋顶,另一个端点会跑到哪儿,得到什么线?学生会说跑到宇宙的某个星球上,得到的还是线段,虽然这条线段很长很长。4.如果前方没有任何的阻挡,这条线会怎样?另一个端点还能看到吗?学生立即展开想象。教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连串追问,不仅帮助学生揭
示了射线的本质——无限,只有一个端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环节的精细处理基于教师对教材对学生的充分研究和了解。老师应在细心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后,精心选择课程资源。我们知道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指教材,学生生活经历、老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设计环节时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让学生感受到圆是曲线图形,三角形、正方形……是直线图形。师问:圆是几边形?全班一片寂静。片刻,有一个学生说:“无数边形”,全场一片哗然,都认为太可笑了。老师没有作任何评价,微笑着示意这位同学坐下,继续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出示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张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了学生所需要的正n边形,并让学生猜想当n越来越大时,这个图形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学生异口同时地回答是圆。师:如果把这些图形排成一个长长的队伍,在队伍的尽头遥遥相望的是圆。难怪有人说“圆是一个正无数多边形”,这是谁说的?那个同学立刻自豪地站了起来。老师利用学生学情的差异,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想要而大部分学生并不真正理解的答案,再通过多媒体,让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全体学生心灵震憾:两个概念之间竟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抽象的极限思想渗透得自然天成。整节课像圆一样,简洁、饱满、流畅、滋润。
四、教学手段要简约教学手段的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有使用的好坏。教育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高效、实用、经济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使用应力求简洁,尽可能减少学生对色彩、音响、图画等非智力因素的关注,更不允许有多媒体一统课堂的现象,让教师成为电脑奴。课堂上教者要努力彰显自身的教学魅力,即用精炼的语言、精细的设计、精美的板书、精巧的提
问去吸引学生。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率。
五、教学内容要简明
现在许多公开课都喜欢“节外生枝”,华而不实。数学知识的教学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循序渐进,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数学课上的拓展要有度、有法、有择。避免把数学课上成了“奥数课”把课堂上成“一言堂”。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设计的拓展练习“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期的难度,但是经过师生之间共同的操作和演示,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一个问题的三种答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神奇和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一句老话。只要我们多学习、多交流、多沟通、多思考,立足精简平实,凸显数学本色,相信我们的教学就能实现有效、高效和智慧。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