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塘县人民小学 62765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小学中年级是小学阶段学生作文成绩提高最关键的时期,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是提高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关键。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调动学生感官,丰富学生习作的生活素材。 小学中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生活中积累的素材不够,在写作时,感觉找不到可以写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感观从生活实践和广泛阅读中获取信息,积累写作材料。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这样就会找到可以写的内容,不会凭空捏造。 1、鼓励学生走入生活的课堂,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勤于思考,勤于积累。 生活是一本读不尽的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所以,老师有必要指导学生积极实践,丰富生活,感受生活。
首先,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在欣赏自然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把自然界中的景物囊括于心。
其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农业生产,感受各行各业不同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清扫大街,植树栽花。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实践,充实的内心感受, 才会有材可述。
2、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古今中外名篇名著,童话小说,儿童文学等都是学生提高习作的重要素材,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摘抄和积累。写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并学会运用。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作文方法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形成作文能力的关键时期,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作文才能事半功倍。
小学作文一般可以分成写人、写事、写风景三类。在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三类作文的不同写法和大体结构,让学生的作文结构清晰。打开学生思路,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文字、思想、内容,高度统一。
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文方法,也是小学中年级应该教给学生的重要技能,重点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做到: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标点符号使用正确,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修改和分享自己的习作。
三、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
把阅读教学和作文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运用,是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在小学中年级课本中,选择的课文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习作方法的范文,在教学中要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及文章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把一种事物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不强的时候,学习和借鉴优秀文章中的表达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在平时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描写风景的方法,学习叙事抒情的方法。
综上本人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浅显看法。但是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养成摘抄和积累的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作文方法,持之以恒,学生作文一定能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