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论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作者:詹洪东
                         贵州省铜仁地区思南县大河坝镇桂花小学      565100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迪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对此我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回归生活,创设解决问题情境;多种形式,开展数学课堂活动;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设计开放性练习,提倡解法多样化,促使学生用数学,从而真正提升学生思维,提升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情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小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实践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时要使用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策略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迪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贯彻解决问题教学,如何真正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都是我们数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师应该重视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就要培养学生从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提出问题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针对低学段的学生来说,特别注重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我常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的或模拟现实的情境,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收集一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从这些信息中提出问题,进而到后面解决问题。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还能提哪些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慢慢地,学生提问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参与度也有所提高。
二、回归生活,创设解决问题情境
数学是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能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从小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一定的问题意识,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从寻常百姓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和学生谈话:“从四月一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小兰一直想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兰一家照片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在这个情境中学生迅速提出问题:“在这一个月里,小兰的愿望能否实现吗?如果能的话他们又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这些日子怎么找?”这样的生活情境融入到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中,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其迫不及待的探究心态不言而喻。在“如果没有这张月历,你能迅速找到小兰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吗?”又一问题的思维撞击中,学生又产生了迫切寻求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办法的学习心理,生发了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课堂情境,从生活中选题,引领学生融人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数学,这不仅是通往数学应用的入口,更是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多种形式,开展数学课堂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开展数学活动,如通过数学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动手实践活动,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正如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我为学生准备好纸片、剪刀等,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手剪纸,将梯形剪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求出其面积。如可以引导学生用两个相同的梯形纸拼凑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知识源自实践,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并让学生在感觉和感知中,提升解题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四、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可以相互启发,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策略等,这样更能加深对所解决问题的理解,积累解决问题经验,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容易产生多种解法导致多种结果的例子,或是选用一些开放题,非常规思路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过程有正确的分析;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他人的解题思路进行体验。通过此类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不断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内化为解题策略,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
五、设计开放性练习,提倡解法多样化,促使学生用数学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老师应提倡解法的多样化,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要试图追求让每个学生都达到或获得同样的思维层次、习惯和模式,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猜测。同样,如果我们提倡解法多样化。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其答案就不是,也不可能是唯一的,甚至没有更好或更差之分,只要是合理的,就应该允许它存在。现实生活是这样,源于生活的数学也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教学更是这样。因此,老师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让学生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对我们的数学提出的要求。在课程改革的过程,每一位老师都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